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一)教育理念
1.你尊敬的教育家是誰?為什么?
我尊敬的教育家就是周總理稱之為“國寶”、溫總理稱之為“把愛心獻給教育的人”的霍懋征老師。
首先,她不計較得失,是真心愛教育。1943年,霍老師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yè),作為多次獲得獎學金的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本來可以留校工作,但她選擇了到北師大二附小當一名小學老師。有人曾問起霍老師:做了一輩子小學老師,放棄了那么多“高升”的機會,后悔不后悔時,霍老師堅定地說:“不后悔,因為這里更需要我。”
其次,霍老師是中國第一批特級教師,從教60多年來,從來沒有一個學生掉隊。她的名言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她幫助后進生和邊遠地區(qū)學生的很多故事,都被傳成佳話。
后,她奉行活到老、學到老、教到老的信念。退休后,霍老師依然沒停止她為教育事業(yè)四處奔走的腳步,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她擔任了許多社會職務,對每個職務都盡心盡責。她曾說過,“只有知情,才能出力”,所以她把隨政協(xié)外出視察、參觀、訪問、講學等,都看成是學習調查、掌握情況、了解民意的好機會。在一年的全國兩會上,霍老師對中小學生負擔過重的情況非常痛心。于是,她一方面直接向教育部部長反映情況,一方面和民進中央婦委會的同志撰寫了《為孩子們呼喊》的文章。
霍老師這種為教育奉獻一生而無怨無悔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著我,所以她是我尊敬的教育家。
2.如何愛學生?如何理解師愛無限?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去愛學生。”怎么愛學生呢?我認為有這樣的幾個方面:
第一,多觀察學生,多接觸學生,多了解學生,多換位思考。尊重所有的學生,把他們都當成各具特色的、有待進步的“人”來看待,學會欣賞他們,找出其閃光點,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之路。讓他們知道“天生我才有用”這個道理。
第二,要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是自己的孩子來教。平等地對待所有的學生,不要因學生的容貌、性別、成績、家長的職位、家庭的貧富等差異而左右我們對學生的態(tài)度、左右我們對學生的眼神和語氣。我們要特別關愛那些貧困生、后進生、有心理障礙或智殘的學生,多給予他們溫暖,不知疲倦地引導、教育、鼓勵和幫助他們。
第三,我們對待學生的愛不能是溺愛。對學生我們不能一切包辦,更不能代替,要多給學生們鍛煉的機會,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絕不能越俎代庖,要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品質。
第四,我們要用孩子眼中的愛、需要的愛和方式去愛,而不是用成人式的愛去愛學生。學生需要的是朋友式的、平等型的、寬容式的、在玩中交流式的愛。
第五,自我修養(yǎng)。有句話說,師高弟子強。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有高尚的人格和淵博的知識,做學生好的服務者。同時,還要善于自省,想想自己有哪些還需要改進的?怎么做才能更加地完美。每一天都要將自己精彩的一面呈現(xiàn)給學生。這也是愛學生、贏得學生的好方法。
作為老師,只要你每天用心去與學生交流,每天俯下身子,你就一定會聆聽到愛的聲音!
3.朱永新先生所謂的“理想的教師”是什么?新時期我們應該怎樣做老師?你覺得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有哪些特征?
朱永新先生是新教育的奠基人與引領者,他倡導的理想教師的要求比較高(八條)。
一、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
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教師。
三、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四、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
五、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
六、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
七、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的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
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但是我覺得做一名老師:
首先,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yè)的大特點是培養(yǎng)、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fā)展。因而教師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于奉獻。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其次,教師對學生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蘇聯(lián)教育學加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愛學生?!彼裕谌粘=虒W中,教師要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對差生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
后,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相當重要。因為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么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砂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于靜止的狀態(tài),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著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shù)字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一定要讓自己的知識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tài),跟上時代發(fā)展趨勢,及時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