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教資筆試考試中教學設計題分值比例大,其中教學設計占40分,是考試的重點。
初中化學
題目
材料一 課程標準中關于“二氧化碳”的內容要求是:通過實驗探究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材料二 某版本化學教材“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部分內容:
材料三 教學對象為九年級學生,他們已經(jīng)學習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等知識。
學校條件和學生發(fā)展現(xiàn)狀符合國家一般要求。
要求:
(1)請對碳酸、鹽酸、醋酸酸性強弱進行排序。
(2)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3)完成教學過程的設計(不少于300字)。
參考答案
(1)鹽酸酸性強于醋酸,強于碳酸。
(2)【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判斷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得到了酸性物質,能夠寫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碳酸分解的方程式。
2.通過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觀察比較實驗現(xiàn)象并且進行分析,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提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歸納概括總結能力。
3.感受化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逐步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教學難點: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
(3)教學過程簡案
【教學導入】
投影:多種碳酸飲料、震蕩打開瓶蓋的視頻等。
提出問題:這些飲料為什么叫做碳酸飲料?瓶蓋被打開之后,有大量的氣體逸出,該氣體是何種物質?飲料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有沒有與水發(fā)生反應?引入新課
【新課學習】
1.教師實驗: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第一朵紙花噴上稀醋酸,第二朵紙花噴上水。
學生觀察現(xiàn)象:第一朵變紅,第二朵不變色。(提示:石蕊是一種酸堿指示劑,遇到酸性物質變紅,遇水不變色。)
2.教師實驗:第三朵紙花直接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第四朵紙花噴上水后,再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學生觀察顏色變化。(第三朵不變色,第四朵變紅。)
提問:為什么紙花變紅?這說明二氧化碳與水有沒有發(fā)生反應?(反應生成酸性物質,寫出化學方程式,認識碳酸,可以用于改善飲料的口感。)
3.教師實驗:將第四朵紙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風機烘干。(觀察:重新變成紫色)
提問:這說明碳酸具有什么性質?(不穩(wěn)定,易分解。寫出化學方程式。說明碳酸飲料震蕩會冒出大量氣泡的原因。)
提問:如何檢驗逸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氣體?(澄清石灰水、書寫方程式)
提問:要保持碳酸飲料的口感,儲存碳酸飲料需要注意什么?(避免陽光直射、遠離熱源、避免過度震蕩……)
【小結作業(yè)】
小結:學生總結: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教師總結:化學與生活聯(lián)系很緊密。
作業(yè):
課后習題。課下查閱資料:二氧化碳是不是全部轉化成了碳酸?飲料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充入的?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