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2018教師招聘:重要知識考點匯總(六)
1.學校教育:是有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tǒng),有組織的以影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
2.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xiàn)象和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
3.學校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的觀念和行為方式。
4.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或者產生怎樣的效果。
5.狹義的教育目的:是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什么樣人才的總的要求。
6.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7.廣義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合及進程安排。
8.學校課程:是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要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shù)厣鐓^(qū)和學校的課程資源而開發(fā)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9.課程設計: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構的產生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以及教科書等的系列化活動。
10.教學計劃:是指導和規(guī)定課程和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學校課程和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制定分科標準,編寫教科書和設計其它教材的依據。
11.教學大綱:又稱學科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育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12.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實現(xiàn)預期的課程目標所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化的教學活動的基本范型。
13.教學:是教育目的規(guī)范下的教師教與學生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
14.教學過程:教師根據教學目的,任務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通過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掌握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學生智力和體力,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及培養(yǎng)道德品質,發(fā)展個性的過程。
15.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guī)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
16.教學方法:是師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采取的共同活動方式,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fā)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
17.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18.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是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按年齡與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學生有計劃的向全班學生集體上課。
19.教學策略:特指為達到某種測試效果所采取的多種教學行動的綜合方案,就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以后,根據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特征,有針對性的選擇與組合有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義的特定的教學方案 。
20.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和階級的要求,與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的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品德和自我修養(yǎng)能力的教育活動。
21.德育目標:是通過德育活動在受教育者品的形成,發(fā)展上所要達到的總體規(guī)格要求,即德育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的質量標準。
22.德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借助于德育內容和方法,進行施教傳道和受教修養(yǎng)的統(tǒng)一活動過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發(fā)展的過程,是個體社會化和社會規(guī)范個體化的統(tǒng)一過程。
23.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guī)律提出的指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4.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工作的教師,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校辦學思想的貫徹者,是聯(lián)系班級任課教師和學生團隊組織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長和社會的橋梁。
25.班級:是一個復雜的小社會體系,是學校體系中基層的行政組織。
26.班級管理: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班級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xié)調,控制,以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
27.學校績效:是指學校功能發(fā)揮所產生的實際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標志。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