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綜合素質
01
1957年10月4日,( )把人類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送上太空,標志著航天時代的開啟。
A.美國 B.蘇聯 C.中國 D.法國
【答案】B。解析:1957年10月4日,蘇聯把人類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送上了太空。
02
下列有關古代漢語知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六書”是指漢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B.“六書”是古人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
C.東漢的劉歆耗費幾十年的精力整理漢字,編成《說文解字》一書
D.形聲字屬于“合體造字法”
【答案】C。解析:《說文解字》的作者是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
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
01
新入學的幼兒在老師布置作業(yè)后,沒完成作業(yè),說是由于在公園玩,沒時間寫作業(yè),這種現象要求幼小銜接工作中要( )。
A.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學習準備
B.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C.培養(yǎng)幼兒的主動性
D.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前教育機構與小學銜接工作的方法。學前教育機構與小學銜接工作的方法中培養(yǎng)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的內容為:(1)培養(yǎng)主動性;(2)培養(yǎng)獨立性;(3)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4)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和任務意識。其中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和任務意識指出,小學環(huán)境中有大量的新規(guī)則出現,幼兒難以記住和遵守,這成為不少新生在學校受批評的主要原因。同時,入學后學習成為必須完成的任務,幼兒卻一時難以確立這樣的任務意識。題干中主要說幼兒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不重視,是幼兒沒有把這當成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故本題選B。
02
幼兒常?!昂眯霓k壞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是幼兒思維的( )所致。
A.固定性
B.片面性
C.近視性
D.經驗性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題干中幼兒的行為體現了幼兒思維的片面性,即不善于全面看問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A項固定性是指幼兒的思維欠缺靈活;C項近視性是指幼兒只能考慮事物眼前的關系而不會更多地去思考事情的后果;D項經驗性是指幼兒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思維,而不按照老師的邏輯進行思維。故答案選B。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01
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wěn)定的風格稱之為( )。
A.認識過程 B.意志過程
C.決策過程 D.認知方式
【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認知方式的概念。認知方式,又稱認知風格,是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wěn)定的風格,是指人們在認知活動中所偏愛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故本題選D。
A選項,認知過程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現象和本質進行反應的過程,是個體認知活動的信息加工過程。包括感知覺、記憶、思維和想象等心理現象。
B選項,意志過程是指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一定的目的調節(jié)支配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C選項,決策過程為干擾選項,故排除。
綜上,ABC三項均與題意無關,故本題選擇D。
02
下列不屬于社會本位論教育目的基本觀點的是( )。
A.個人發(fā)展依賴于社會,受社會制約
B.人生來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職能就在于使這種本能得到發(fā)展
C.教育的結果和效果是以其社會的功能發(fā)揮的程度來衡量的
D.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個人社會化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有關教育目的理論。
社會本位論,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圖、涂爾干、凱興斯泰納、巴格萊等。他們主張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主要有以下觀點:(1)個人的一切發(fā)展都有賴于社會,都受到社會的制約;(2)教育除了滿足社會需要以外并無其他目的;(3)教育的結果或效果是以其社會功能發(fā)揮的程度來衡量的。
個人本位論代表人物有盧梭、羅杰斯、福祿貝爾、裴斯泰洛齊。他們認為,教育目的應當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來決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發(fā)展。個人本位論者主要有以下觀點:(1)教育目的是根據個人的發(fā)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據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而制定的;(2)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3)人生來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職能就在于使這種本能不受影響地得到發(fā)展。
綜上所述,A、C、D三項屬于社會本位論的觀點,B選項是個人本位論的觀點,不屬于社會本位論。結合題意可知,本題正確答案為B。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
01
利托爾諾認為:“動物,尤其是略微高等的動物,完全同人一樣,生來就有一種由遺傳而得到的潛在教育,其效果見諸于個體的發(fā)展過程”。此觀點屬于( )。
A.神話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說認為: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于動物的生存本能。利托爾諾認為:“動物,尤其是略微高等的動物,完全同人一樣,生來就有一種由遺傳而得到的潛在教育,其效果見諸于個體的發(fā)展過程”;沛西能指出: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能避免的行為。因此,B項正確。
A項:神話起源說認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創(chuàng)造的,教育體現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順從于天。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心理起源說認為:教育來源于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勞動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于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與人的發(fā)展需要的辯證統一。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02
簡答題
簡述注意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①正確運用無意注意規(guī)律組織教學活動。
②運用有意注意的規(guī)律組織教學,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③運用兩種注意相互轉換的規(guī)律組織教學,引導學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學習活動。
④要根據注意的特點和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