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特崗教師
一、說教材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因此分析教材是至關重要的。
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第13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主要內容是了解風箏的外形特征、內在結構,通過觀察視頻,學會風箏的制作方法,并且能夠運用合適的材料制作一個創(chuàng)意十足、結構扎實的風箏。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中國傳統(tǒng)風箏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增加對民間美術的熱愛之情。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jù)與出發(fā)點。五年級的學生處于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非?;钴S的時期,能大膽地表現(xiàn)他們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對物品的造型、色彩、材質、制作方法等能進行一定的辨別,能夠運用一定的形式原理設計并創(chuàng)作出藝術作品,但是他們對風箏的具體結構與制作方法掌握的還不夠,根據(jù)學生的這一情況,我會著重幫助學生掌握風箏的結構特點,選擇合適的材料設計一個風箏。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根據(jù)教材和學情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風箏的外形特征、內在結構,掌握風箏的制作方法,能夠選擇輕薄的材料制作一個創(chuàng)意十足、結構扎實的風箏。
過程與方法:觀察一系列風箏作品,了解風箏的外形特征,嘗試拆分風箏,并分析風箏的內在結構和材料特性,掌握風箏的制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會制作風箏的樂趣,感受中國傳統(tǒng)風箏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增加對民間美術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確立了教學目標,我的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風箏的內在結構和制作方法。
難點:制作一個創(chuàng)意十足、結構扎實的風箏。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展示法、提問法、情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來展開我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
六、說教學準備
正所謂“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為了更好地展開我的教學,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風箏、竹條、線等教學用具。
七、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是關于教學過程的闡述,也是本次說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活動一:趣味情境導入
精彩的序言往往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美術課堂也是如此,好的導入能夠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抓住學生的心弦。所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將運用多媒體展示不同的風箏圖片,并提出問題:這些風箏都展示了哪些形象?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風箏的形象多樣,有燕子、鷹、蝴蝶、龍等,接著我會繼續(xù)追問: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學生各抒己見,進而師生共同總結出:生活中的風箏多種多樣,常常采用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進行表現(xiàn),整體呈現(xiàn)出顏色鮮艷、造型夸張、趣味盎然的特點。進而引出新課《風箏的魅力》。
活動二:作品圖像識讀
視覺性是美術學科的一大特性,學生需要對視覺形象進行欣賞和理解,因此我會展示風箏實物,請學生傳閱,并思考問題:這些風箏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風箏面的材質和生活中的哪些材料類似?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會發(fā)現(xiàn)風箏是由骨架、風箏面、連接線、線軸幾個部分組成,而風箏面的材質與生活中常見的廢舊報紙、油紙、塑料袋等非常接近。接著我會繼續(xù)追問:這些材料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要用這些材料制作風箏?結合學生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出:在制作風箏的過程中可以選擇生活中輕、薄的材料制作風箏面,這樣可以減輕風箏的阻力,有利于風箏飛的更高。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風箏內在結構的特點,我會請同學以小組的形式繼續(xù)觀察手中的風箏并思考:風箏的骨架是怎樣排列的?這樣排列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各抒己見,熱烈討論,可能從平衡、穩(wěn)定等角度進行回答,結合學生的答案,我會總結出風箏骨架的組裝要求:為了保證風箏的平穩(wěn)性,在制作風箏時要注意骨架的位置,盡量保證左右均衡、重心偏上。
此時學生對風箏構成以及特點有了大致的了解,為了解風箏的制作過程這一重點知識。我會運用多媒體播放民間藝人制作風箏的視頻,并請學生小組討論:民間藝人在制作風箏時運用了哪些步驟?學生積極交流,踴躍發(fā)言,最后我會帶領學生認識到風箏的制作有扎、糊、繪、放四個步驟。
活動三:技法表現(xiàn)探究
為了使學生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所學內容,我會示范魚形風箏的制作方法及步驟:1.制作骨架,先將竹條綁扎成“十”字形,然后用線綁緊;2.整體連接,將風箏面和骨架進行粘合;3.深入修飾,將金魚的形象繪制在風箏表面;4.安裝線軸,找到平衡桿與豎桿的交點,連接風箏線軸。通過示范可以為學生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做好鋪墊。
活動四:美術創(chuàng)意實踐
此時,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已經(jīng)被激發(fā)出來,我將適時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設計制作一個獨具特色的風箏。在學生構思和實踐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會進行巡視指導,并從風箏的造型、色彩以及材料選擇等方面給出指導意見,尊重學生想法的同時,及時解決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的盲區(qū)。
活動五:多元展示評價
在學生創(chuàng)作完成后,我設置了“放飛大賽”的情境,帶領學生到操場上,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放飛比賽,看誰的風箏有創(chuàng)意,飛得高。并從材料的運用、風箏的造型以及飛行的高度等多方面進行自評、師評,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提升自信心。
活動六:小結作業(yè)升華
至此,我的課程也接近了尾聲,我會帶著學生系統(tǒng)地梳理本課知識點,并進行情感升華:風箏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代表,蘊含著民間藝人的智慧,深受人們的喜愛。希望同學們能夠傳承并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民間技藝。最后我也會留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yè):課后搜集一些傳統(tǒng)風箏樣式,理解不同風箏所代表的寓意,下節(jié)課和同學分享。這樣的作業(yè)設置能夠使學生認識到美術是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知識的高度提煉與集中。我的板書重點突出、清晰簡練、一目了然。以上就是我的板書。
2025年特崗教師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