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此時無情勝有情
每一個硬幣都有兩面,看待事情也一樣。每件事情都有兩面性,并不是“非黑即白”,換個角度看待所發(fā)生的事情,你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此時無情勝有情”。
當朱伯特夫婦看到弱肉強食時,盡管他們心生憐憫,盡管他們于心不忍,盡管他們特別想挺身而出,但他們還是選擇了強忍悲痛,選擇了“冷眼旁觀”,選擇了“無動于衷”。因為弱肉強食本就是動物的生存狀態(tài),因為優(yōu)勝劣汰本就是生存的然結果,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本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所以“無動于衷”是他們好的反應,所以無情的他們是有情的,所以換個角度看問題,“無情”并非一無是處。
對待動物如此,對人亦是如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無情勝有情”的時候。
在大街一角,在小巷一隅,在人頭攢動處,時??梢娀蚬蚧蛱苫蜇E著站立的乞討者。大家看到后,有的悲憫之情油然而生,掏出腰包,略盡綿薄之力;有的在“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后拂袖而去;有的視而不見,淡定地從衣衫襤褸的可憐人身旁經(jīng)過。自古以來,慷慨解囊都是中華民族所推崇的美好品德;從小到大,“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直為人們所傳唱;不知不覺,“助人乃快樂之本”早已深入人心。所以,面對乞討者的“后兩種人”經(jīng)常遭人唾棄,被人鄙夷,受人詬病。
倘若世人每逢路乞者都盡一份心意,且不說是否能力足夠,那些乞討者就能幼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殘有所靠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似乎街上的行乞者一如既往忍饑挨餓地到處漂泊,甚至近幾年行乞的人越發(fā)多了起來!你的一時憐憫,可能使某些乞討者因為乞討的金額變少而遭受幕后黑手的一頓毒打;你的惻隱之心,可能讓更多的小孩在遭到拐賣后致殘淪為喪心病狂之人賺錢的工具;你的慷慨之舉,可能助長好逸惡勞之人戕害他人身體的氣焰……咱們換個角度想想,那些“拂袖而去”的無情者可能來到了敬老院,想為看到的行乞老人尋一處安身之地;那些“視而不見”的無情者可能來到了兒童福利院,想為見到的兒童找一個立命之所;那些“冷漠”的人表面平靜可能內心早已風起云涌,轉身便為可憐人出謀劃策……
無情有情并非可用行為判斷,還要看內心的用意:如果樂善好施的有情僅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舒適,則不能稱之為“有情”;如果拂袖而去的無情是為了尊重并解決背后的問題,則不能稱之為“無情”。不同的出發(fā)點,不同的手段,帶來不同的結果,凡此種種,又豈是一個有情或無情能一言以蔽之呢?
換個角度看問題,無情的人兒亦有情。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