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2017 幼兒園
一、單選題
1.兒童對目標刺激“貼上”某種特定的標簽以便于記憶。這是( )
A.視覺復述 B.組織性策略 C.定位策略 D.提取策略
2.幼兒開始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的年齡大約是( )
A.2歲 B.3歲 C.5歲 D.7歲
3.幼兒的性格特點,錯誤的一項是( )
A.活潑好動 B.模仿性強,易受暗示
C.好奇好問 D.具有不穩(wěn)定性
4.成人往往按照自己習慣設計的藍圖去要求,塑造兒童,使兒童的天性得不到發(fā)展。這是因為在制定學前教育目的時未考慮到( )
A.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B.教育方針
C.教育政策 D.學前兒童的需求
5.盡管刺激不完整,但人們仍把一個事物知覺為一個整體,因為知覺具有( )
A.恒常性 B.理解性 C.選擇性 D.整體性
6.清代文人趙翼曾賦詩:“少時學語苦難圓,知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边@種觀點是( )
A.相互作用論 B.遺傳決定論 C.環(huán)境決定論 D.二因素論
7.由于( )的作用,幼兒雖然知道想象與現實不符,仍迷戀于想象的過程。
A.動機 B.需要 C.情緒 D.記憶
8.人具有自我意識,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人,具有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和為未來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的能力。由此表明,人的身心發(fā)展具有( )
A.階段性 B.能動性 C.主觀能動性 D.互補性
9.我國保護少年兒童權益的專項法律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10.幼兒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中重要的是( )
A.觀察力 B.組織能力 C.溝通的能力 D.愛心
二、簡答題
1.簡述教育法律救濟的意義。
2.簡述嬰幼兒依戀的發(fā)展階段。
三、案例分析題
某幼兒,4歲。父母均為大學學歷,父親是某公司銷售經理,母親是某公司業(yè)務骨干,家庭結構是三代同堂,經濟狀況較好。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祖輩撫養(yǎng)。老一輩過分寵愛,對孩子的要求不用開口就滿足,使得該幼兒從小缺乏語言訓練;同時,老人缺乏要的教育幼兒的知識,僅限于孩子吃好、穿好,少了些互相交流。由此,該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講話,如果問他一些問題,要么點頭,要么搖頭,要么干脆一聲不吭,不得已時偶爾迸出一兩個單詞來。家長反映孩子在家也很少說話,碰到生人就更不用說了。但是,孩子的語言器官本身并無損害,其癥狀是不能像正常幼兒那樣用語言進行交流,語言發(fā)育遲滯。
請分析案例中的家庭學前教育環(huán)境,從創(chuàng)設的角度分析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學前教育環(huán)境。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選題
1.C【解析】略。
2.C【解析】幼兒方位知覺的發(fā)展趨勢是:3歲辨別上下,4歲開始辨別前后方位,5歲開始能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方位,6歲幼兒雖然能完全正確地辨別上下前后四個方位,但以左右方位的相對性來辨別左右仍然感到困難。
3.D【解析】幼兒性格的年齡特點包括:(1)活潑好動;(2)好奇好問;(3)喜歡交往;(4)獨立性不斷發(fā)展;(5)易受暗示,模仿性強;(6)堅持性隨年齡增長不斷提高;(7)易沖動,自制力差,同時自制力不斷發(fā)展。
4.D【解析】學前教育的目標終要落實到每個兒童的身上,因此只有正確認識并理解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才能制定出科學的學前教育目標。
5.D【解析】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知覺具有整體性。
6.D【解析】二因素論認為發(fā)展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兩個因素共同決定的。
7.C【解析】幼兒想象過程的方向、想象的結果、想象的豐富程度受其情緒的影響較大。
8.C【解析】人的主觀能動性從綜合的意義上把主體與客體、個體與社會、人的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聯系起來,成為推動人本身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
9.D【解析】略。
10.D【解析】物質營養(yǎng)與愛是幼兒維持生命及發(fā)展的要素,幼兒需要在愛的精神環(huán)境中獲得健康成長。幼兒教師的愛更崇高,既承擔了父母的愛撫,又灌注了社會的關懷。
二、簡答題
1.(1)保護教育法律關系主體;
(2)維護教育法律的權威;
(3)促進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
(4)有利于推進教育法制建設。
2.(1)無差別社會反應的階段(出生至3個月);
(2)有差別社會反應階段(3~6個月);
(3)特殊情感連結階段(6個月~3歲)。
三、案例分析題
存在的問題:(1)過分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如案例中老一輩過分寵愛,對孩子的要求不用開口就滿足,使得該幼兒從小缺乏語言訓練。(2)老人缺乏要的教育幼兒的知識。案例中的長輩僅限于孩子吃好、穿好,少了些互相交流。(3)幼兒缺少與陌生人交流的經驗。家長反映孩子在家也很少說話,碰到生人就更不用說了。
本案例中老人對孩子僅限于吃好、穿好,少了些互相交流。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不僅僅在物質上滿足要求,也要滿足精神需求,比如讓孩子多動手操作,促進探索能力的發(fā)展,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多和同伴交往,有需要要讓孩子說出來,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父母對孩子缺乏關心和教育,老一輩過分寵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不用開口就滿足,使得孩子語言交流出現障礙。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