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一、教師招聘面試的含義
教師招聘面試是通過抽題備課、試講(課堂模擬教學)或說課、答辯等方式進行的,以考查筆試入圍者是否具備新教師基本素養(yǎng)、職業(yè)發(fā)展?jié)撡|以及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教師職業(yè)能力測試。在面試過程中,考生按照有關規(guī)定隨機抽取備課題目,在一定時間內進行試講或說課,回答考官提問,向考官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教師基本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脊購穆毼坏男枰霭l(fā),實現對考生素質的有效測評,選拔出適合該崗位的高素質人才。
教師招聘面試一般有試講、說課、結構化面試與答辯幾種形式。我國教師招聘考試主要是由各省、市、縣、區(qū)的考試中心或教育局自主命制試題。不過近年來,為了保證面試的公平與透明化,各地方人事部門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教師招聘的面試流程中。準教師考生須充分了解試講、說課、結構化面試和答辯的特點與要求,才能準確、快速、有條理地展示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和全面素質,以突出的成績滿足評委專家的評價要求。
教師招聘面試的過程中,如果考查說課,準教師考生須要說清“怎樣教”和“為什么這樣教”;如果考查試講,準教師考生在說清“怎樣教”和“為什么這樣教”的基礎上,還要模擬課堂情境示范教學,邊說邊表演做法,如表演指導朗讀、教具操作、情境描述等。
二、教師招聘面試的特征
教師公開招聘面試與一般的面試如公務員面試、企業(yè)招聘面試相比有共同之處,但也呈現出其獨到的特點。
(一)面試形式的多樣化以及手段的固定化
面試形式多樣化是教師招聘考試的一大特點。教師招聘面試的形式一般有試講、說課、答辯等幾種,各地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幾項進行測試,有的地方還會要求應試者提交教案或者即興演講。備考前,考生應仔細閱讀公告,弄清面試形式,以充分做好考前準備。
雖然教師招聘面試的形式多樣,但手段基本是固定的。教師公開招聘面試中重要的手段是觀察。在面試中,評委主要是通過考生的試講或說課等形式來觀察考生的儀表儀態(tài)、行為舉止、表情動作,判斷考生的基本素質和性格特征,通過聽課來判斷考生的教態(tài)和教學技能。
面試的另一個主要手段是答辯。在答辯過程中,通過評委提問、考生回答的方式,評委可以直接地、有針對性地了解考生某一方面的情況或素質。有時在試講和說課過程中,評委也會根據考生表現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即興的、專業(yè)性的問題要求考生回答,這些都要求考生有較強的臨場應變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二)面試測評內容的全面化
教師公開招聘面試既注重考查考生的專業(yè)知識和對教材知識的熟悉程度,也注重考查考生的實際教學能力或潛力,另外還考查考生的應變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基本素質??傊?,測評形式多樣,考查內容全面。
(三)評價的主觀性與客觀性
面試的評價標準往往帶有較強的主觀性,面試官的評價往往受個人主觀印象、情感、知識和經驗等許多因素的影響,所以,面試評價的主觀性是面試的一大弱點。但另一方面,面試的測評標準是相對客觀而全面的,在這一意義上說,面試的評價結果又是相對客觀的。
三、教師招聘面試的側重點
(一)側重對應試者角色定位的考查
應試者的角色定位極為重要,應試者須將自己定位于一名人民教師,要從職業(yè)教師的角度,運用教育理論及教育專業(yè)術語來回答問題?,F在應屆畢業(yè)生和已經參加工作的社會人員都可以參加教師入編考試,不管有教學實習經歷的還是從未從事過教育活動的,凡是參加教師招聘考試的考生都有一個定位問題。部分考生從學生或社會人員的角度來看問題,答辯時顯得很不專業(yè),也缺乏自信。這可以說是教師招聘面試之大忌,面試者一定要特別注意,應時刻提醒自己就是一名準職業(yè)教師。
再者,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定位也已發(fā)生變化。舊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認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而新的教學觀念則認為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共同學習前人的生活、經驗及其真理,共同探究未知世界的奧秘,教師只不過比學生早學習或多學習了一點兒罷了。因此,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幫助者,教師是新課程的建設者、開發(fā)者,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等等。那么,要做好以上工作,首先要求教師能夠建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尊嚴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差異,而這種理念應該時時刻刻體現在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教師教學能力測試中的試講和模擬課堂教學則重點測查準教師考生是否具有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并能真正實施。例如,教師在課堂中提問時使用的教學用語是否規(guī)范并具有啟發(fā)性。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通常使用點名的方式提問學生來回答問題,而新的教育理念則要求教師使用“請這位同學來給我們解釋一下這個問題好不好”“請這位同學來幫老師和同學們解決這個問題好不好”這樣的語態(tài)方式。雖然僅是一句話的改變,但卻體現著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二)側重對教師職業(yè)能力素養(yǎng)的考查
評價考生是否具有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也是教師招聘面試考查的重要內容。依據考生現場的全部表現,考官要對其整體素質狀況作出評價??脊俨粌H要分析考生的回答是否正確,更重要的是要看考生回答問題的靈活性、邏輯性與應變能力??忌拇疝q情況,以及考生的分析論述正確與否并非是第一位的,專家著重評價的是考生的整體能力素養(yǎng)。其內容主要包括:教育理論水平、邏輯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育教學機智以及教育案例綜合分析能力。另外,還需評價考生的儀表、風度、舉止、個性特征及相關的教學工作能力。
(三)側重對心理素質的考查
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新課程改革則倡導全面和諧發(fā)展的個性教育,教師要使學生向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優(yōu)秀的個性品質方向發(fā)展。這就要求作為一名職業(yè)教師也須具有優(yōu)秀的個性品質和健全的人格。這里所說的優(yōu)秀的個性品質指的是具有細致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等。健全的人格指的是具有完全的性格,這樣的性格是善良的、優(yōu)秀的、積極的。作為一名準教師,在考場上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性格表現,不能表現出殘缺、灰色的性格特征,因為,具有殘缺性格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更不可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優(yōu)秀個性品質和健全人格的人。
(四)側重對教育教學過程的考查
考生試講或模擬課堂教學過程的表現應該是面試與教學能力測試的重中之重。對于任何一門學科而言,其探究過程和方法論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學科的概念、原理及體系只有和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論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的理智過程和整個精神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fā)展與提升。因此,新課程指出教學既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
1教育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過程。在教學中呈現的平易、輕松、流暢可能是一種假象。教學不能停留在第一層面上的簡單認知,而應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由結果到過程,由了解“是什么”到深入知道“為什么”,找出事情“背后”的根源所在。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一個需要思維深化的過程,這才是面試與教學能力測試重要的一點。
2教育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教材是例子,是教師教學的一個憑借。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挖掘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復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解決問題。這里有兩個問題:一是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生活情境,二是怎樣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那么,要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生活情境呢?一是含而不露。因為問題要靠學生去發(fā)現,道理需要學生去體察、感悟。二是顯而不僵。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事物是運動發(fā)展的。同一事物,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體驗;同一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體驗。事物的這種復雜的特點,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三是生動形象,幽默有趣,符合實際,親切和諧。學生學得快樂有趣,可以學以致用,這樣才算是成功的一節(jié)課。
如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呢?一是要有真實、生動、復雜的生活場景,二是生活場景中要蘊含問題,三是生活場景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
總之,要做到教育教學中重過程,教師就要善于引導。同時,也要求考生在教學能力測試中要善于引導。教育的本質在于引導,引導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的引導,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的引導。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是輕易地告訴他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別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就像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五)側重對教學技能的考查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教育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教育成效。而教學技能則是教師在教學中備的一種能力。
教學技能是教師綜合運用口頭語言、肢體語言、板書、簡筆畫、實物、多媒體、游戲、音像資料等方式方法,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從認知順序來看,要側重于從已知到未知,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邏輯思維規(guī)律進行判斷、推理,使學生新舊知識發(fā)生聯系,從而實現認知上的轉化,達到對新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要側重于從無知到有知,向學生傳遞新的知識內容。
教學技能考查的原則是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多種教學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前人的經驗及真理,探究未知世界的奧秘。
考生在教師招聘面試中要充分而有效地運用肢體語言,運用粉筆字與簡筆畫等教學技能,使課堂活動變得活潑有趣。
學生主體性的基本內涵是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你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專家點評】
作為一名教師,重要的是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真正把學生當做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有思想、有潛力、發(fā)展成長中的人。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應該做到:
1組織教育教學活動要尊重學生的感覺與感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尊重學生的感覺與感受,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真正發(fā)揮主體的作用。
2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給學生留有選擇的余地,并尊重學生的選擇。在新的學生觀中,學生是知識的學習者,又是未知世界的探究者,學生可以構建教材、探究教材,而每個學生又是具體的、特殊的、個性的,其智力因素發(fā)展是不同的。因此,現代教育須尊重學生的選擇,因為只有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才能真正發(fā)揮其主體性的作用。
3在教育中要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新的教育理念倡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即要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優(yōu)秀的個性品質。因為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未來世界的探索者,只有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才可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