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2018下教師資格語文面試試講稿:《沁園春·長沙》試講稿
《沁園春·長沙》試講稿
師:在上個世紀20年代,有位偉人曾歷游湘江,并寫下了掀起改天換地新浪潮的宏篇。今天就讓我們踏尋偉人的足跡行走湘江,追溯那輝煌歲月中的一盞明燈——《沁園春·長沙》。 首先,我找一位同學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生:這首詞作于1925年,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確立,但革命該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成為黨內外斗爭的焦點。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面對湘江的一片大自然瑰麗的景色,聯(lián)想著革命的形式,追憶1911—1923年間在長沙的求學生活和革命斗爭經歷,便以長沙為題,寫下了這首詞。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形象地指出了主宰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是中國共產黨。
師:好,首先讓我們一起欣賞這篇課文的范讀。(播放示范朗讀)
師:我們看到,這首詞的上闕描寫了湘江美麗的秋景,下闕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情懷。我找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上闕,在他朗讀時,大家想一想上闕都寫了什么?
生:在深秋的季節(jié),我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望著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師:老師想問問你,在這里作者都向我們交代了什么?
生:獨立——作者;寒秋——寫作時間;橘子洲——地點;湘江北去——環(huán)境。
師:我們看“獨立寒秋”這句語法采用了倒裝,倒裝的目的在于強調,那么作者要強調的是哪個詞呢?
生:獨立。師:“獨立”這個詞在這里有什么含義呢?
生:獨立不僅表明一開始作者就把自己置于秋水長天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里,可以讓讀者想象出詩人中流砥柱的英雄氣概,而倒裝的目的就是要突出毛澤東身處險境卻能“獨立寒秋”坦蕩從容、臨危不懼的偉人形象。
師:分析的很好,現(xiàn)在進入討論環(huán)節(jié),請大家為第一節(jié)想一個小標題,然后每組選一個代表把你們討論結果寫在黑板上。綜合大家的意見,我們可以為第一節(jié)起個題目——獨立寒秋圖。
師:接下來,讓我們注意一個“看”字,它一直領起到那一句?
生:萬類霜天競自由。
師:大家可以看到這幾句都是寫景,但又都是寫情,我們分析時要注意情與景的交融。誰能告訴我,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給人的總體感覺是什么?
生:絢麗多彩,生機盎然。
師:我們來看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遍”、“染”寫出了什么?突出了山的色彩有什么特點?
生:遍—寫出了紅之廣;染—像工人染成的一樣,景色十分美麗。
師:看到“紅“字,我們會想到什么呢?這里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生:會很自然地想到革命的火炬。這里運用了象征的手法。
師:回答得很對,這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式化表現(xiàn),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命運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那么接下來作者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師:好,江指湘江,“漫”字寫出了江水的什么狀態(tài)?
生:溢滿之狀。
師:我們都知道,春天的水會漲,而秋天的水應該是消退的,那么為什么湘江水還這樣盛呢?
生:這里也運用了象征的手法,用來象征革命運動正在蓬勃發(fā)展。
師:那再看“碧透”,通過這幾幅畫面,想一想寫出了江水什么特點?
生:寫出了湘江之水澄、清澈見底的特征。
師:“遍”“透”屬于什么用法嗎?有什么意思?
生:“遍”與“透”為互文,都是副詞,含有“極”的意思。
師:那“百舸爭流”中“百舸” 、“爭流”又指什么?
生:“百舸”泛指眾多的船只,“爭流”形容群舟爭相行駛。
師:寫出了江中怎樣的場面?
生:寫出了湘江上千帆競發(fā),爭先恐后、昂揚奮進,熱鬧、壯觀的場面。
師:作者這樣寫的寓意是什么?
生:千帆競發(fā),像戰(zhàn)場上無數(shù)奮進的勇士,象征革命戰(zhàn)士在力爭上游、努力奮斗的精神。
師:我們再看下一句“鷹擊長空”此時詩人用了一個“擊”字,形容了雄鷹展翅的什么特點?
生:矯健、迅猛有力。
師:那么“魚翔淺底”,魚兒在水中應該是游動的,為什么這里是用一個“翔”字呢?
生:江水很清澈,藍天白云倒映在水中,看上去魚兒像是在天空中游動一樣,表現(xiàn)了江底魚兒的自由和江水的廣闊。
師:從修辭上看,這些句子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生:對偶。詩人從遠景、近景,天上、水中為我們進行了有序的描寫,互有照應,相映成趣。
師:那么詩人此時眼中的景象是怎樣的呢?
生:萬類霜天競自由”萬物都在秋光中爭過自由自在的大好生活。
師:“萬類霜天”表現(xiàn)了詩人視野的開闊。一個“競”字又突出了什么?
生:有力地突出了萬物蓬勃的生命力。
師:“萬類霜天競自由”由眼前的事物一下擴展到世間萬物,有什么深層含義?
生:世間萬物都在秋光中爭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爭中獲得生存自由。那么人類,特別是被壓迫的人民不是更應該競自由嗎?其實就是對人民的一種號召和呼喚。
師: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圖畫。這幅立體的遼闊萬里、絢麗多彩的風景。宛如當代著名的嶺南畫派大家關山月濃墨重彩的山水畫。不愧為“驅山走海置眼前”、“咫尺應須論萬里”的大手筆。下面請大家發(fā)揮團隊精神,為這一節(jié)起個小題目。
生:生機勃勃的秋景——“湘江秋景圖”。
師: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寫的肅殺悲涼,清冷、慘淡,那么請大家討論一下,為什么毛澤東筆下的秋如此絢麗多彩、充滿生機呢?
生:身份:黨的領導者;性格:胸懷大志;心境:廣闊崇高;胸襟:以天下為己任。
師:接下來我們再看“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生:設問。
師:我找同學解釋一下“悵”、“寥廓”、“誰主沉浮”三個字詞是什么意思?
生:“悵”原意是失意,這里用來表達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緒;“寥廓”指宇宙的遼闊無邊;“誰主沉浮”誰主宰國家的命運、掌握民族的前途。
師:很好,那位同學能說出這三句的大意。
生: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萬端思緒!廣闊無垠的大地,誰才是主宰你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
師:前面作者主筆寫景,這里筆鋒一轉,提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他問了什么?
生:誰來主宰你的沉浮榮衰、掌握民族的前途、主宰國家的前途。
師:詩人的這一發(fā)問是詩人由自然景觀聯(lián)想到人類社會與政治風云后發(fā)自內心的感慨。自然界中的萬物尚且不畏寒冷而“競自由”,顯示自己的生命力,何況我們有思想有靈魂的人們呢?“主沉浮”,就是要主宰大地,那么作為青年,如果你處在那個時代,你應該怎么做呢?
生:就是拼搏爭取,就是改天換地,就是進行革命斗爭。
師:毛澤東在學生時代就能提出這樣憂國憂民地深度思考,這顯示了什么?
生:這一發(fā)問,顯示了青年革命家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大心胸和高遠志向。
師: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钡镍欩]大志,這么大的革命氣概,這么大的氣魄當然能主沉浮。上片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后,我們把這首詞的上闕齊聲朗讀一遍。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