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2016 幼兒園
一、單項選擇題
1.幼兒園教育活動組織中的導入策略主要有激趣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 )導入。
A.觀察 B.問題
C.互動 D.探究
2.幼兒體育活動的活動量取決于活動的( )、密度和時間三個因素的綜合情況。
A.場地 B.材料
C.準備 D.強度
3.壯壯為了別人手中的玩具而打他人,壯壯行為屬于( )
A.敵意性攻擊 B.工具性攻擊
C.目的性攻擊 D.意向性攻擊
4.教師在大班幼兒已有超市購物的經驗基礎上,組織開展一節(jié)社會活動“逛超市”,引導幼兒學會理性消費、合理消費、按需消費。此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是從( )入手。
A.教材 B.興趣
C.聯(lián)系 D.經驗
5.許多幼兒在醫(yī)院看到穿白大褂的醫(yī)生就開始哭了。幼兒對白大褂醫(yī)生的記憶類型屬于( )
A.形象記憶與情緒記憶 B.形象記憶與運動記憶
C.情緒記憶與邏輯記憶 D.運動記憶與情緒記憶
6.社區(qū)資源包括:自然資源、( )和生活設施資源。
A.人文資源 B.教育資源
C.環(huán)境資源 D.人力資源
7.教師應具備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與幼兒積極互動的能力、及時轉變角色的能力和( )的能力。
A.分析幼兒 B.與幼兒交往
C.評價與反思 D.與幼兒游戲
8.關于幼兒語言發(fā)展闡述正確的是( )
A.從自我中心語言到社會化語言
B.從社會化語言到自我中心語言
C.從內部語言到外部語言
D.從獨自語言到內部語言
9.皮亞杰設計的“三山實驗”結果反映了3~4歲幼兒思維具有( )
A.直觀性 B.自我中心性
C.形象性 D.經驗性
10.教師設置問題情境,讓孩子盡量說出不同的解決方案。這可以發(fā)展孩子的( )
A.發(fā)散思維 B.聚合思維
C.形象思維 D.抽象思維
二、判斷題
1.幼兒教育是指幼兒園教育。( )
2.幼兒在園一日生活活動的情況和安排以安全為第一原則。( )
3.幼兒園應當適應社會的需要,以學習為基本活動,啟迪幼兒智力。( )
4.《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規(guī)定,幼兒戶外活動時間在正常情況下不得多于2小時。( )
5.幼兒園教育要與 0~3 歲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學教育相互銜接。( )
6.幼兒教師只需要專注于教育教學工作,不需要插手保育工作。( )
7.父母是孩子交往早的人,和父母的關系是子女形成的第一個人際關系。( )
8.一般情況下,4 歲半的幼兒經過一年的幼兒園的教育,在與家長或親人走散的情況下,能夠向警察或有關人員說出自己和家長的名字、電話號碼等簡單信息。( )
9.教師要允許幼兒犯錯誤,告訴他改了就好,不要打罵幼兒,以免他因害怕懲罰而說謊。( )
10.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需要睡眠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
三、簡答題
1.按照兒童游戲的社會性水平進行分類,學前兒童游戲可以分為哪幾類?
2.簡述影響兒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四、案例分析題
大班幼兒洋洋九月就要入小學了,媽媽為了讓洋洋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每天洋洋從幼兒園回來以后,便讓他做10道20以內的計算題和認讀20個生字??墒茄笱罂偸潜辉鹤永锖⒆觽兊男β曃?,不到五分鐘便會以各種理由開溜,注意力不集中,后完成媽媽的任務用了一個半小時,而且效果很不理想。
請從幼小銜接和幼兒注意分散角度分析洋洋完成任務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幼兒園教育活動導入策略主要包括:激趣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問題導入。
2.D【解析】略。
3.B【解析】工具性攻擊行為指幼兒為了獲得某個物品所做出的搶奪、推搡等動作,這類攻擊本身指向于一個主要的目標或某一物品的獲取。敵意性攻擊則是以人為指向目標,其目的在于打擊、傷害他人,如嘲笑、諷刺、毆打等。
4.D【解析】作為一個主動的學習者,幼兒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經驗的,幼兒的學習也離不開他們的經驗基礎。因此,教育活動內容的設置和編選也須考慮到以幼兒的經驗為基點,所設定的活動內容應貼近他們的生活經驗范圍,只有來自于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才能引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喚起他們的表達、表現(xiàn)欲望,進而獲得可能的發(fā)展。
5.A【解析】形象記憶是以感知過的事物的具體形象為內容的記憶。情緒記憶是對體驗過的情緒情感的記憶。
6.A【解析】幼兒園利用社區(qū)資源主要有以下策略:(1)社區(qū)中自然資源的利用;(2)社區(qū)中的人文資源的利用;(3)社區(qū)中的生活設施資源的利用;(4)幼兒園為社區(qū)提供教育服務。
7.C【解析】幼兒教師的能力結構:觀察和了解兒童的能力;設計教育活動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對幼兒進行行為輔導的能力;溝通的能力(與幼兒積極互動的能力);獨立思維與創(chuàng)造的能力;適應新情境的能力;及時轉變角色的能力;反思能力(不斷評價和反思的能力)。
8.A【解析】皮亞杰認為,7歲以下的兒童,其思想是自我中心的,他們缺少持久的社會化交談,他們不能隱秘任何簡單的思維,因此,他們沒有個人化。又由于缺少真正的思想交流,因此,他們也沒有達到真正的社會化。直到7、8歲,兒童的自我中心語言才逐漸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9.B【解析】皮亞杰設計的“三山實驗”結果反映了3~4歲幼兒處于不守恒階段,認為對方所看到的就是自己所看到的那樣,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
10.A【解析】發(fā)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求得多種答案。
二、判斷題
1.×【解析】廣義的幼兒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和社會教育,狹義的幼兒教育僅指幼兒園教育。
2.√【解析】略。
3.×【解析】幼兒園應當適應社會的需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啟迪幼兒智力。
4.×【解析】《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規(guī)定,幼兒戶外活動時間在正常情況下不得少于2小時。
5.√【解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三部分第十一條規(guī)定:“幼兒園教育要與0~3歲兒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學教育相互銜接?!?
6.×【解析】保育和教育工作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幼兒園保育和教育不可分割的關系是由幼教工作的特殊性和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決定的。雖然保育和教育有各自的主要職能,但并不是完全分離的。教育中包含了保育的成分,保育中也滲透著教育的內容。
7.√【解析】略。
8.×【解析】具體參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目標“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目標。
9.√【解析】略。
10.×【解析】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需要睡眠的時間也越來越短。
三、簡答題
1.依據(jù)游戲的社會性特點可將學前兒童游戲分成以下六種:
(1)非游戲行為; (2)旁觀游戲; (3)獨自游戲;
(4)平行游戲; (5)聯(lián)合游戲; (6)合作游戲。
2.(1)早期親子交往的經驗; (2)幼兒自身的特征;
(3)活動材料和活動性質; (4)父母的鼓勵; (5)教師的影響。
四、案例分析題
(1)①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應當放在培養(yǎng)幼兒的入學適應性上。教師要針對過渡期幼兒的特點及實際情況,著重培養(yǎng)幼兒適應新環(huán)境的各種素質,幫助幼兒順利完成幼小過渡。而不是像案例中這樣讓洋洋學習20以內的計算題和認讀20個生字。對幼兒進行小學化教育不利于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幼兒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幼兒智力的全面發(fā)展,錯過幼兒教育的“關鍵期”,不利于兒童天性的發(fā)展,容易形成錯誤的兒童觀。
②不能把幼小銜接看作是單純的物質準備和知識準備,家長應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習慣而非智力的發(fā)展。家長急于求成,反而使兒童求知興趣下降,學習動力不強,缺乏上進心。就像案例中的洋洋,讓他學習一年級的知識,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上進心。
③幼兒階段教師要動員家長做好幼兒入小學的準備,學習準備(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學會按課程表取書,學會有條理地整理書包和管理好學習用品,從小養(yǎng)成孩子放置東西整潔有序,愛惜書本和物品,看書、握筆姿勢正確,在固定地點認真、專心地看書、繪畫等學習習慣。
(2)引起幼兒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有:
①連續(xù)進行的單調活動。案例中,媽媽為了讓洋洋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每天洋洋從幼兒園回來以后,便讓他做10道20以內的計算題和認讀20個生字。幼兒如果長時間處于單調的活動狀態(tài)下,容易發(fā)生疲勞,由于疲勞又會分散注意。
②缺乏嚴格的作息制度。案例中,洋洋后完成媽媽的任務用了一個半小時,而且效果很不理想。家長沒有讓洋洋勞逸結合,只是一味地讓洋洋做題和認讀生字,家長應該保證幼兒的生活合理、有規(guī)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使幼兒精力充沛地游戲和活動,并且防止幼兒注意的分散。
③無關刺激的干擾。案例中,洋洋總是被院子里孩子的笑聲吸引,不到五分鐘便會以各種理由開溜,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幼兒很容易被新異、多變、強烈的刺激物所吸引,這些都容易使幼兒的注意分散,也就是引起了幼兒的無意注意。因此,家長應恰當?shù)乇苊鉄o關刺激的干擾,這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顯得非常重要。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