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2016
一、單項選擇題
1.教育心理學的實驗研究應該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避免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應遵循( )原則。
A.客觀性 B.發(fā)展性 C.理論聯(lián)系實際 D.教育性
2.兒童具有符號和邏輯性,這表明兒童的發(fā)展處于(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3.兒童剛表現出改正錯誤的行為,家長便取消他看動畫片的禁令。這種取消厭惡刺激,使行為反應概率增加的過程是(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正懲罰 D.負懲罰
4.學生害怕在社交場合講話,擔心因發(fā)抖、臉紅、聲音發(fā)顫而暴露自己的焦慮,不敢抬頭、不敢正視對方的眼睛。這種癥狀是( )
A.抑郁癥 B.恐懼癥 C.焦慮癥 D.強迫癥
5.有的人雖然內心自卑感很重,覺得事事不如別人;但總表現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羈。這種心理防御機制稱為( )
A.投射 B.反向 C.退行 D.補償
6.真正使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心理學家是( )
A.桑代克 B.馮特 C.夸美紐斯 D.赫爾巴特
7.兒童身心發(fā)展速度不平衡,這表明發(fā)展的( )原則。
A.階段性 B.不平衡性 C.差異性 D.順序性
8.下列關于學生屬性的認識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學生是處于人生階段身心發(fā)展迅速時期的人
B.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
C.小學生是接受教育的國家和社會的未成年公民
D.小學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能成為權利的主體
9.動作可以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穩(wěn)定性、準確性,但當外界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動作的這些特點都有所降低。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 )階段。
A.定向 B.模仿 C.熟練 D.整合
10.小明過分害怕狗,教師先讓他看狗的照片,談論狗;再讓他看關在籠中的狗,接近狗;后讓他摸狗、抱狗,消除他對狗的恐懼反應。這種行為矯正技術就是( )
A.放松療法 B.系統(tǒng)脫敏法 C.厭惡法 D.滿灌法
二、簡答題
1.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教育性原則是指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過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與方法應能促進被試心理的良性發(fā)展,這是所有關于人的心理學研究中都應遵從的一個基本倫理道德原則。
2.C【解析】符號和邏輯性屬于具體運算階段的思維特征。
3.B【解析】負強化也稱消極強化,是通過消除或終止厭惡、不愉快刺激來增強反應頻率。題干所述是負強化的典型實例。
4.B【解析】恐怖癥是對特定的無實際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的懼怕。學生中社交恐怖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害怕在社交場合講話,擔心自己因雙手發(fā)抖、臉紅、聲音顫抖、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慮,覺得自己說話不自然,因而不敢抬頭,不敢正視對方的眼睛。
5.B【解析】反向形成是指對內心的一種難以接受的觀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態(tài)度與行為表現出來,如一個有強烈的性沖動壓抑的人可能積極參與檢查淫穢讀物或影片的活動。
6.B【解析】略。
7.B【解析】題干描述的是個體身心發(fā)展不平衡性規(guī)律的體現。
8.D【解析】現代學生觀認為,學生是責權主體。
9.D【解析】題干所述是操作整合階段的動作在動作品質方面所具有的特點。
10.B【解析】系統(tǒng)脫敏是指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huán)境產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時,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fā)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其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fā)生敏感反應。題干所述是系統(tǒng)脫敏的典型實例。
二、簡答題
1.(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興趣,維持好奇心;(2)設置合適的目標;(3)控制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4)表達明確的期望;(5)提供明確的、及時的、經常性的反饋;(6)合理運用外部獎賞;(7)有效地運用表揚;(8)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