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倒裝句
倒裝句式也稱變式句,有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主語后置等幾種類型。
(一)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第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span>
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取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唯你是問”等。
第四、介詞賓語前置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如“業(yè)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yè)文面向南坐”。
(二)狀語后置
現代漢語中狀語置于謂語之前,若置于謂語之后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于補語位置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
狀語后置最常見一種形式是介詞結構后置。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得雙石于潭上。(蘇軾《石鐘山記》)
(三)定語后置
定語是修飾和限制名詞的,一般放在中心詞前,這種語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況外,也可放在中心詞后,這種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后的現象,稱為定語后置。定語后置一般有以下四種句式:
(1)中心詞+定語+者。如:求人可使報秦者。(司馬遷《鴻門宴》)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荀子《勸學》)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韓愈《馬說》)
(4)中心詞+之+定語+者。如:于是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徐柯《馮婉貞》)
(四)主語后置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于主語之前。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五)多重倒裝。
有時,一個句子中存在多種倒裝現象,考生辨析不全。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這是平原君的使節(jié)對信陵君的激將話?!鞍病狈g為疑問代詞“哪里”,“急人之困”翻譯為“為別人的困難而著急”。句子結構分析如下:
“安”是賓語,“在”為“謂語”,“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為“主語”。這是一個多重倒裝的雜糅,是主謂倒裝與賓語前置的結合。從一個句子分為主謂兩部分來看,這個句子首先應該判斷是主謂倒裝,其次,再指出其謂語部分的賓語前置。整個句子翻譯為:公子您能為別人困難所著急(的美德)在哪里呢?遇到倒裝雜糅,要分清結構,抽繭剝絲,層層深入。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