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13 幼兒園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2013年下半年國家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試題試卷(六)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
30.一天,一位老師給學生上科學課,主題是“尋找有生命的物體”。老師安排學生去校園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尋找有生命的物體,并做記錄。走出課堂的孩子們顯得很興奮,不久一位同學跑過來說:“老師,我捉到一只螞蚱?!逼渌瑢W也圍過來看。突然,一個同學說:“這是只公的。”圍觀的同學哄堂大笑。老師問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觀察的,公螞蚱有勁,跳得高?!彼孕诺卣f。這是孩子直接的推理,確實難能可貴!老師及時表揚道:“你真是一個小生物學家,科學就是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希望你能認真研究一番。”孩子認真地點點頭。老師繼續(xù)去觀察別的學生的表現(xiàn)。一會兒,一位同學跑過來告狀:“一個同學把螞蚱踩死了?!崩蠋熀芸煲庾R到這是一個絕好的教育機會。他走過去,幾個同學正在氣呼呼地責備那個同學。這位老師說:“一只螞蚱也是一個有生命的物體。我們應該愛護每一個有生命的物體,我相信,這位同學一定不是故意的。這樣吧,老師提一個建議:不如挖一個坑,把它埋葬了吧!”于是,在學校的草地上,舉行了一個特殊的“葬禮”??梢哉f在這潛移默化中,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珍惜,會比多少遍說教都來得有效。
問題:試從教師職業(yè)理念的角度,評析老師的教學行為。
31.何老師班上的小龍,經常遲到、曠課、不完成作業(yè),還欺負同學。在多次批評教育無效后,何老師決定到他家去一趟,向他父母告狀。到小龍家時,何老師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正在做家務。見到何老師,小龍吃了一驚,但還是喊了一聲“老師好”后跑回房里,同小龍父母交談后,何老師了解到小龍家庭貧困,父母每天早出晚歸,疏于教導,讓孩子養(yǎng)成了一些壞習慣。但這孩子在家還挺懂事,也能幫忙干活。于是,何老師把本來告狀的話收了回來。第二天,何老師在班上表揚了小龍懂禮貌,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在家能做家務,希望同學們能向小龍學習。接下來,老師安排他負責班級衛(wèi)生工作,并對他的盡職盡責及時予以表揚。沒過多久,小龍在課堂上認真多了,同學關系也融洽了,還成為了老師的得力助手。
問題:請從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角度,評析何老師的教育行為。
32.比如園里那一棵古松,無論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說它是古松。但是你從正面看,我從側面看,你以幼年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這些情景和性格的差異都能影響到所看到古松的面目。古松雖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卻是兩件事物。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畫成一幅畫或寫成一首詩,我們倆藝術手腕盡管不分上下,你的詩和畫與我的詩和畫比較,卻有許多重要的異點。這是什么緣故呢?這就由于知覺不完全是客觀的,各人所見到的物的形象都帶有幾分主觀的色彩。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學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畫家,三人同時來看這棵古松,我們三人都可以同時“知覺”到這一棵樹,可是三人所“知覺”到的卻是三種不同的東西,你脫離不了你的木商的心習,你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價值幾多錢的木料。我也脫離不了我的植物學家的心習,我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葉為針狀、果為球狀、四季常青的顯花植物、勁拔的古樹。我們的朋友—畫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審美,他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蒼翠、勁拔的古樹。我們三人的反應態(tài)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盤算它是適宜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樣去買它,砍它,用它。我把它歸到某類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樹的異點,思量它何以活得這樣老。我們的朋友卻不這樣東想西想,他只在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的蒼翠顏色,它的盤屈如龍蛇的線紋以及它的那股昂然高舉、不受屈撓的氣概。
從此可知,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東西,它的形象隨觀者的性格和情趣而變化。各人所見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為的。極平常的知覺都是帶有幾分創(chuàng)造性;極客觀的東西之中都有幾分主觀的成分。
(摘編自朱光潛的《談美》)
問題:(1)作者為什么說(園里)“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東西”?(4分)
(2)請另舉一例,談談你對文中畫線句子“極客觀的東西之中都有幾分主觀的成分”的理解。(10分)
三、寫作題(本大題共50分)
3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文章。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對教師的期望,也是他師范教育家的指導思想。有人說:“教師要教給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生能力,所以,‘學高’太重要了?!庇腥苏f:“教師以育人為天職,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身正’重要。”……那么,你的看法呢?
請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分析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少于1000字。
2013年下半年國家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試題試卷答案(六)
二、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30.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學課。從教師職業(yè)理念的角度看,該老師的教學行為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教育觀、學生觀和教師觀。
(1)該老師的教學行為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教育觀。素質教育觀認為,教育活動應當指向人的整體的、全面的素質發(fā)展,使得人的整體品質、全面素質得到提升。素質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材料中的老師給學生上科學課,安排學生走出課堂,到大自然里尋找有生命的物體,這正是對他們實踐能力的鍛煉。
(2)該老師的教學行為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學生觀。全面發(fā)展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作主體需求、能夠主動發(fā)展;把學生作為一個整體;把學生作為有差異、有個性的人。該老師做到了以上幾點,鼓勵學生主動地去尋找物體,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當作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當學生給出解答時,該老師還及時表揚學生,并對他提出更高的期望,可見老師把學生當作有發(fā)展?jié)摿Φ娜?。當有學生踩死螞蚱的時候,該老師并沒有批評學生,而是安慰學生,進而讓學生領悟到生命的可貴。
(3)該老師的教學行為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教師觀。教師的角色不只是向學生傳授某方面的課本知識,而是要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實際以及教育目標、要求,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學方法,通過特定途徑來促進學生的成長,教師角色的性質就在于幫助學生成長。材料中該老師的角色正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后啟發(fā)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珍惜。
31.何老師開始向家長告狀的想法是不太合理的,但是后來的做法遵循了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要求,是值得學習的。
(1)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要求教師要“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材料中何老師對學生進行家訪的過程中,了解到學生的情況以后,收回了向家長告狀的話,在第二天表揚了小龍,并在之后讓他負責衛(wèi)生,及時表揚他,體現(xiàn)了何老師對小龍的關愛,促進了小龍全面、主動、健康地發(fā)展。
(2)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要求教師要“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guī)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以分數(shù)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材料中何老師從小龍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抓住他的閃光點,因材施教,很快使小龍在學習上和品德上都有了提高,這充分體現(xiàn)了何老師的行為促進了小龍的全面發(fā)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總的來看,何老師從開始對小龍批評教育到要去向家長告狀,后在見到家長后改變初衷,并在之后對小龍進行以表揚為主的教育這樣一個過程中,做到了“關愛學生”“教書育人”。只有在全方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采取合理的做法進行佳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應在尊重家長的基礎上與家長進行平等、恰當?shù)販贤?,而不是向家長告狀。
32.(1)因為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客觀存在的,另一半將隨著觀者的性格情趣和觀點態(tài)度而展示出不同的面目。
(2)對于極客觀的東西,它們的形象(相)隨著觀者的情趣和性格的差異呈現(xiàn)出迥異的面目,其主觀成分的緣由是觀者的主觀色彩知覺,對于文中的客觀事物古松,木商、植物學家、畫家三種人群分別代表著三種不同的主觀色彩認知——實用態(tài)度、科學態(tài)度、美感態(tài)度。例如,對于生活中極客觀的茶壺,實用主義者研究它的生活實用價值,可以用來泡茶、解決口渴問題;商人會考慮到做茶壺買賣是否會帶來利益;養(yǎng)生家會考慮茶壺的有機組成部分甚至是其化學成分,用此類茶壺泡茶是否有益身體健康;藝術家則會將全副精神傾注于茶壺本身,不計實用、不推求關系、條理和因果,只是感知它的形式、花樣、顏色的優(yōu)美。
觀者從多種不同的角度,用三種不同的感知——實用態(tài)度、科學態(tài)度、美感態(tài)度,使得客觀東西的形象(相)帶有主觀色彩。
三、寫作題(參考范文)
33.論“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敝R是測量一個人一生走過路的標尺,學問高者自是有一番指點江山的氣魄,然而身正才可以德高望重。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即言明學問高者可以為師,行為正派者可以為范。這句話是陶行知對教師的殷殷期盼,也是作為師者,除了傳道、授業(yè)、解惑外,應該備的風骨,正是“教育無小事,處處是教育”。
師者,既是傳授知識的人,又是學習的模范和榜樣,知識淵博所以成為教師,品德高尚所以成為模范和榜樣。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闭f的也是這樣的道理,即你的品德高尚行為端莊,不用去刻意命令,別人也會去模仿、去學習;當品行不正舉止不端的時候,即使你去命令別人,甚至責罰,也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在這里,有一個特定的對象,即老師,這句話充分肯定了教師的重要性,肯定了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即開篇所講的身正為范。教師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行,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像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在學生心里。
然而,事物是具有兩面性的,用辯證觀點看待問題,那么,學高為師也不是可有可無。所謂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更應當是有長流水,便也是這個意思了。學問高者從不自滿,因他知道自己總會有所欠缺;而越是學問不精深者,越是喜歡到處夸夸其談,以此來掩飾自己不知道許多問題。為人師者,不能僅僅只給學生一杯水,而是要教會他們自己去取水,并成為一條河,成為一個海,教會他們升華自己,不斷超越自己。所謂“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教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真理”,學生能構建自己的知識網(wǎng)絡是好的教師所教育出來的好成果。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陶行知給教師好的注解,我們的時代需要這樣的師者,我們的民族也需要這樣的師者。所以我認為,這兩者密不可分。失去了學問的老師不再有教育學生,給予學生未來的能力,而沒有德行的教師,則不符合言傳身教的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失去一個就顯現(xiàn)出一個蒼白的空洞,空洞只會越來越大,而不會隨時間消逝。
既然“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句話一直緊緊相連,我們便不能武斷地將之分開。師范師范,取的也是這個意思,即教師,既要擁有廣博精深的知識,又要做到德高望重,言傳身教,以自身為標桿,飄揚起道德的旗幟。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