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2016 幼兒園
一、單項選擇題
1.幼兒氣管、支氣管的自凈能力差,易患肺炎,保教人員要()
A.做好開窗通風工作
B.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C.教給幼兒正確的擤鼻涕的方法
D.常曬被褥
2.美國心理學家()用雙生子爬梯的實驗,說明了生理成熟對學習技能的前提作用。
A.艾賓浩斯 B.皮亞杰
C.格塞爾 D.埃爾金德
3.兒童對圖畫的觀察逐漸概括化,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只能直接感知到各事物之間的外表的、空間位置的聯(lián)系,不能看到其中的內(nèi)部聯(lián)系”。這是認識()階段。
A.個別對象 B.空間關系
C.因果聯(lián)系 D.對象總體
4.在安靜的教室里,一位同學的鉛筆盒突然掉在地上,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向他望去。這種現(xiàn)象是()
A.無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效刺激物
5.記憶過程包括()
A.識記、保持和遺忘
B.識記、再認和回憶
C.識記、保持和聯(lián)想
D.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
6.盡管刺激不完整,但人們?nèi)园岩粋€事物知覺為一個整體,因為知覺具有()
A.恒常性 B.理解性
C.選擇性 D.整體性
7.清代文人趙翼曾賦詩:“少時學語苦難圓,知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边@種觀點是()
A.相互作用論 B.遺傳決定論
C.環(huán)境決定論 D.二因素論
8.孕婦缺碘,小兒可患()
A.地方性甲狀腺腫 B.侏儒癥
C.克汀病 D.甲亢
9.()是研究者運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對處于自然狀態(tài)中的客觀事物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考察和探究,從而獲取科學事實、探索科學規(guī)律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A.調(diào)查法 B.觀察法
C.個案研究法 D.實驗法
10.新生兒的顱骨還沒有發(fā)育完全,有前囟、后囟之分,其中前囟約在()閉合。
A.1歲 B.1~2歲
C.3~4歲 D.6~12個月
二、判斷題
1.為了調(diào)動幼兒學習積極性,集體教學中教具要多,不斷翻新。( )
2.準確地感知語音,是幼兒準確發(fā)音的先決條件。( )
3.幼兒園日常生活比較嚴密,活動都是集體進行的。( )
4.有意注意的發(fā)生早于無意注意的發(fā)生。( )
5.大班的幼兒開始掌握時間的概念,往往與生活活動相聯(lián)系。( )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略。
2.C【解析】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證明了成熟的作用。
3.B【解析】據(jù)研究,兒童對圖畫的觀察逐漸概括化,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認識“個別對象”階段。只能對圖畫中各個事物孤立零碎的知覺,不能把事物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2)認識“空間關系”階段。只能直接感知到各事物之間的外表的、空間位置的聯(lián)系,不能看到其中的內(nèi)部聯(lián)系。(3)認識“因果關系”階段。觀察各事物之間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聯(lián)系。(4)認識“對象總體”階段。觀察到圖畫中事物的整體內(nèi)容,把握圖畫的主題。
4.A【解析】無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題干描述的現(xiàn)象屬于無意注意。
5.D【解析】略。
6.D【解析】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知覺具有整體性。
7.D【解析】二因素論認為發(fā)展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兩個因素共同決定的。
8.C【解析】孕期若缺碘,可致使甲狀腺機能不足,嬰兒出生后易患克汀病,又稱呆小癥,表現(xiàn)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耳聾。
9.B【解析】略。
10.B【解析】乳兒的顱骨骨化尚未完成,有些骨的邊緣彼此尚未連接起來,有些地方僅以結締組織膜相連,這些膜的部分叫囟門。前囟門在12~18個月時閉合,后囟門晚在2~4個月閉合。囟門的閉合,反映了顱骨的骨化過程。
二、判斷題
1.×【解析】教具不一定要多,主要是能夠引起幼兒興趣。
2.√【解析】略。
3.×【解析】幼兒園的活動有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
4.×【解析】無意注意的發(fā)生早于有意注意的發(fā)生。
5.√【解析】幼兒晚期,開始能辨別“前天”“大后天”,并能學會看鐘表等。但對更大或更小的時間單位,如幾個月、幾分鐘等辨別仍感困難。鑒于上述特點,對幼兒講時間問題,應該結合具體事情,如通知他們后天看表演,要解釋“后天就是睡了一個晚上,過了一天,再睡一個晚上就到了”。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