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教育與教育學
一、教育的定義(填空)
1、 教育概論: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認為——教育是為完滿生活做準備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學校即社會
教育是對人的引導活動
2、 廣義的教育
(1)定義: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fā)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會活動
(2)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3、狹義的教育
(1)定義: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的活動
4、學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
(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主要的關系或矛盾
二、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填空)
1、教育學定義:是以教育現(xiàn)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不斷探索并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一門社會科學
2、教育現(xiàn)象:包括教育社會現(xiàn)象、教育認識現(xiàn)象
3、教育規(guī)律:是教育內部諸多因素之間、教育與教育之外的其他事物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lián)系
三、教育學萌芽階段(選擇、填空)
1、 國內萌芽教育著作:《大學》又叫《學記》——世界最早的教育著作
國外萌芽教育著作:昆體良《雄辯術原理》——國外最早的教育著作
2、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思想概述:孔子認為教育對國家穩(wěn)定、社會發(fā)展有作用
(2)關于教育對象的觀點:提出“有教無類”思想,招收學生不分貴賤
(3)關于教育目的的觀點:以完善人格為教育的首要目的
(4)關于教育內容的觀點:道德教育內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識學習是為道德教育服務
(5)關于教學原則與方法的觀點:
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啟發(fā)誘導的原則
學思結合的方法
謙虛篤實的方法
(6)關于道德修養(yǎng)的方法:立志有恒、自省自克、身體力行、改過遷善
(7)教師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孟子的教育思想:持志養(yǎng)氣、反求諸己、動心忍性
4、《學記》的教育思想
(1)世界最早的教育著作
(2)教育作用:《學記》把教育作用概括為——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3)教學原則
教學相長的原則
預時孫摩的原則:根據(jù)學生年齡施教,預防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集體教育原則
課內外結合的原則: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
長善救失的原則:因材施教
啟發(fā)誘導的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5、蘇格拉底的產婆術:談話法
6、柏拉圖的教育思想:著有《理想國》
7、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提出自由教育
8、昆體良的主要教育思想:著有《雄辯術的原理》又稱《論演說家的教育》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