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崗教師招聘考試押題試卷(九)——(答案)
時間:2017-09-19 09:09:31責任編輯:yaqi
關鍵詞:
特崗教師 2017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體育是授予學生健康的知識、技能,發(fā)展他們的體力,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體質,培養(yǎng)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需要和習慣,增強其意志力的教育。其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的體質。2.C【解析】德國1763年做出了普及義務教育的規(guī)定,是世界上早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3.D【解析】題干描述的是德育的繼承性。4.C【解析】獨立的教師職業(yè)伴隨著私學的出現而產生。如我國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其中影響和規(guī)模大的是儒、墨兩家。古希臘的智者也以專門教授人們知識為生。這時,私學教師逐漸形成一種職業(yè)。而教師職業(yè)的專門化以專門培養(yǎng)教師的教育機構的出現為標志。1681年,法國“基督教兄弟會”神甫拉薩兒在蘭斯創(chuàng)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師資訓練學校,這是世界上獨立的師范教育的開始。5.A【解析】人力資本理論重視教育投資的作用,認為教育不但是一種消費活動,也是一種投資活動。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的,是一種可以帶來豐厚利潤的生產性投資。所以,該理論說明了教育對經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6.C【解析】了解和研究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7.B【解析】題干描述的是復式教學的概念。8.A【解析】人們的智力水平呈正態(tài)分布,又稱常態(tài)分布,大多數人的智力屬于中等水平。9.D【解析】掌握學習代表著一種非常樂觀的教學方法,它假設只要給以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相應的教學,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學會學校里的科目。10.A【解析】常模參照測驗以學生團體測驗的平均成績即常模為參照點,比較分析某一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它采用相對的觀點解釋學生的學業(yè)成就,著重于學生之間的比較,主要用于選拔、編組等。11.C【解析】1903年,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著作,是教育心理學作為獨立學科誕生的標志。12.B【解析】巴甫洛夫將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分為四種類型:強、不平衡的特性對應的氣質類型是膽汁質;強、平衡、靈活的特性對應的氣質類型是多血質;強、平衡、不靈活的特性對應的氣質類型是黏液質;弱的特性對應的氣質類型是抑郁質。13.D【解析】略。14.C【解析】“大魚取兩邊,小魚取中間”運用了“魚”與“于”的諧音。因此是諧音記憶法。15.C【解析】我國古代的“六藝”和古希臘的“七藝”都是分科課程。二、多項選擇題1.AC【解析】略。2.ABCD【解析】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ABC【解析】D、E項是按照課程存在形式劃分的。4.ABCDE【解析】略。5.ABD【解析】積累要的知識經驗和原型啟發(fā)是創(chuàng)造想象產生的條件。6.ABCD【解析】遷移是學習的一種普遍現象,廣泛存在于各種知識、技能、行為規(guī)范與態(tài)度的學習中,平時所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即是典型的遷移形式。通過遷移,各種經驗得以溝通,經驗結構得以整合。三、填空題1.信2.關鍵期3.創(chuàng)造4.拓展型課程5.教學媒體6.前意識潛意識7.效度8.強迫教育9.產生式產生式系統10.未成年公民四、簡答題(答案要點)1.(1)教師的教學要有系統性;(2)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3)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知識體系化、系統化;(4)按照學生的認識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進行教學。2.(1)遺傳是個體心理發(fā)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質基礎;(2)環(huán)境是個體心理發(fā)展的外部條件;(3)教育在人的心理發(fā)展中起著主導的作用;(4)主觀能動性是個體心理發(fā)展的內在動力。3.(1)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要用發(fā)展的觀點認識學生;(2)學生是獨特的人;(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4.(1)自我意識正確;(2)人際關系協調;(3)性別角色分化;(4)社會適應良好;(5)情緒積極穩(wěn)定;(6)人格結構完整。5. (1)教學目標明確;(2)教學內容準確;(3)教學結構合理;(4)教學方法適當;(5)講究教學藝術;(6)板書有序;(7)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五、論述題(答案要點)1.(1)確定班集體的發(fā)展目標。目標是集體發(fā)展的方向和動力,一個班集體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標,才能使班級成員在認識上和行動上保持統一,才能推動班集體的發(fā)展。在實現班集體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班級成員的積極性,使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過程。(2)建立得力的班集體。首先,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和培養(yǎng)積極分子。這就需要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及時發(fā)現并選拔出熱心為集體服務,團結同學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學生干部。其次,教師應把對積極分子的使用與培養(yǎng)結合起來。(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班集體的正常秩序是維持和控制學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條件,是教師開展工作的重要保證。班集體的正常秩序包括要的規(guī)章制度、共同的生活準則以及一定的生活規(guī)律。(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班集體是在全班同學參加各種教育活動的過程中逐步成長起來的,而各種教育活動又可以使每個人都有機會為集體出力并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師在組織各種教育活動時,要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設計活動內容,注意形式的適齡化,力爭把活動的開展過程變成教育過程。(5)培養(yǎng)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班集體輿論是班集體生活與成員意愿的反映。正確的班集體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集體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激勵的作用,是教育集體成員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風是班集體大多數成員精神狀態(tài)的共同傾向與表現。2.(1)歸因方式對行為的影響:①從穩(wěn)定性維度上考慮,如果學生把成功或失敗歸因于穩(wěn)定因素,則學生對未來的學習結果也會抱成功或失敗的預期,并會增強或降低自信心、自豪感;相反,如果學生把成功或失敗歸因于不穩(wěn)定因素,則其成敗經驗就不會影響到將來的學習行為。②從內在性維度上考慮,如果學生將成功或失敗歸因于自身內在的因素,學生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自我價值感,進而影響未來參加任務的熱情;相反,如果學生將成功或失敗歸因于機體外在的因素,則學習結果就不會影響其自我意向。③從可控性維度上考慮,如果學生把成功或失敗歸因于可控因素,學生會對自己充滿信心或產生犯罪感;反之,如果學生把成功或失敗歸因于不可控因素,則會產生感激或仇視情緒。(2)不同的歸因方式會影響學生今后的行為,因此可以通過改變學生的歸因方式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在學生完成某一學習任務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成敗歸因:①要引導學生找出成功或失敗的真正原因;②教師在給予獎勵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聯系學生學習進步與努力程度的狀況來看,強調內部、穩(wěn)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學生付出同樣努力時,對能力低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獎勵,對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給以高評價,對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則給以低評價,以此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歸因。六、案例分析題(答案要點)(1)在德育的過程中要堅持疏導原則,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案例中老師對該學生的行為處理過于簡單和粗暴,也沒有深入了解學生,企圖用“堵”的方法來防止問題的出現,但是,事實上,這樣反而讓學生形成逆反心理,以致存在“敵意”。(2)在德育的過程中還要堅持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嚴慈相濟,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3)懲罰只是抑制學生不良行為的手段,不是終目的,教師在給予懲罰時,應讓學生認識到懲罰與錯誤的行為的關系,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口服心服。同時還要給學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確的、可替代的行為。(4)靈活運用多種德育方法,說服、榜樣教育、陶冶心靈、表揚獎勵與批評相結合。運用“體諒模式”,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體諒老師的用心,體會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體會全班學生維護班集體榮譽的心情。
2025年特崗教師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資訊
- 學習答疑
- 1對1指導
- 筆試資料
- 面試技巧
- 公開講座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微信客服咨詢
添加微信客服
隨時隨地答疑解惑
“碼”上添加歷年試題 0元下載
6大學科,100套試題
學練結合,查漏補缺
“碼”上領取測測你是否適合當老師
學歷年齡分析,資格證書分析
報考地分析,歷年考情分析
“碼”上測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