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17 初中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lǐng)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一、單項選擇題
1.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條約是()
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
C.《馬關(guān)條約》D.《辛丑條約》
2.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焚毀于()
A.鴉片戰(zhàn)爭期間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
C.甲午中日戰(zhàn)爭期間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期間
3.毛澤東的詩中寫道:“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的含義是指人民解放軍()
A.解放南京B.挺進大別山
C.轉(zhuǎn)戰(zhàn)陜北D.解放長江以北地區(qū)
4.電視劇《潛伏》里有這樣一個場景,保密局天津站吳站長很沉痛地告訴余則成等特務(wù):錦州淪陷了。“錦州淪陷”和下列哪場戰(zhàn)役有關(guān)()
A.遼沈戰(zhàn)役B.淮海戰(zhàn)役
C.平津戰(zhàn)役D.渡江戰(zhàn)役
5.歌曲《走進新時代》唱道:“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唱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站起來”開始于()
A.中華民國成立
B.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C.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D.改革開放
6.被孫中山稱為“再造民國第一人”的是()
A.黃興B.蔡鍔
C.蔡元培D.梁啟超
7.“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攄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边@是董武先生歌頌漢朝時民族友好的絕句,請問詩中“胡漢和親”的“胡”是指()
A.突厥B.契丹C.匈奴D.蒙古
二、材料分析題
8.材料:
比如園里那一棵古松,無論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說它是古松。但是你從正面看,我從側(cè)面看,你以幼年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異都能影響到所看到古松的面目。古松雖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卻是兩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畫成一幅畫或是寫成一首詩,我們倆藝術(shù)手腕盡管不分上下,你的詩和畫與我的詩和畫比較,卻有許多重要的異點。這是什么緣故呢?這就由于知覺不完全是客觀的,各人所見到的物的形象都帶有幾分主觀的色彩。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學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畫家,三人同時來看這一棵古松,我們?nèi)丝梢酝瑫r都“知覺”到這一棵樹,可是三人所“知覺”到的卻是三種不同的東西,你脫離不了你的木商的心習,你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幾多錢的木料。我也脫離不了我的植物學家的心習,我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葉為針狀、果為球狀、四季常青的顯花植物、勁拔的古樹。我們的朋友畫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審美,他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蒼翠、勁拔的古樹。我們?nèi)说姆磻?yīng)態(tài)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盤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樣去買它、砍它、運它。我把它歸到某類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樹的異點,思量它何以活得這樣老。我們的朋友卻不這樣東想西想,他只在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的蒼翠顏色,它的盤屈如龍蛇的線紋以及它的那股昂然高舉、不受屈撓的氣概。
從此可知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東西。它的形象隨觀者的性格和情趣而變化,各人所見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為的。極平常的知覺都是帶有幾分創(chuàng)造性;極客觀的東西之中都有幾分主觀的成分。
(摘編自朱光潛的《談美》)
問題:(1)作者為什么說(園里)“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東西”?
(2)請另舉一例,談?wù)勀銓ξ闹袆澗€句子“極客觀的東西之中都有幾分主觀的成分”的理解。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shù)目龐大、主權(quán)喪失嚴重、精神屈辱深沉,從而給中國人民帶來空前災難的不平等條約。標志著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已甘當“洋人的朝廷”,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它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B【解析】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聯(lián)軍從天津一路燒殺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這里富麗堂皇的建筑和琳瑯滿目的珍寶讓侵略者驚呆了。他們爭先恐后掠奪珍寶。搶不走的東西就砸碎。為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焚燒。故選B項。
3.A【解析】題文中的詩句出自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天翻地覆”的含義就是指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故選A項。
4.A【解析】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fā)動了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遼沈戰(zhàn)役中,東北人民解放軍迅速攻占錦州,截斷了東北敵人向關(guān)內(nèi)的退路。被圍困在長春的敵人,部分起義,其余投降。接著,解放軍攻克沈陽,解放了東北全境。故選A項。
5.C【解析】新中國的誕生,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的結(jié)束,中國民從此站立起來,成了國家主人。
6.B【解析】袁世凱稱帝后,蔡鍔發(fā)動反袁護國戰(zhàn)爭,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因功勛卓著,孫中山贊譽其為“再造民國第一人”。
7.C【解析】題干中四個少數(shù)民族出現(xiàn)的歷史時期不同,突厥主要在隋唐時期,契丹主要在宋元時期,匈奴主要在秦漢時期,蒙古主要在宋元、明清時期。故選C項。
二、材料分析題
8.(1)因為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客觀存在的,另一半將隨著觀者的性格情趣和觀點態(tài)度而展示出不同的面目。
(2)對于極客觀的東西,它們的形象隨著觀者的情趣和性格的差異呈現(xiàn)出迥異的面目,其主觀成分的緣由是觀者的主觀色彩知覺,對于文中的客觀事物古松,木商、植物學家、畫家三種人群分別代表著三種不同的主觀色彩認知——實用態(tài)度、科學態(tài)度、美感態(tài)度。比如,對于生活中極客觀的茶壺,實用主義者研究它的生活實用價值,可以用來泡茶、解決口渴問題。商人會考慮到做茶壺買賣是否會帶來利益;養(yǎng)生家會考慮茶壺的有機組成部分甚至是其化學成分,用此類茶壺泡茶是否有益身體健康;藝術(shù)家則會全副精神傾注于茶壺本身,不計實用,不推求關(guān)系、條理和因果,只是感知它的形式、花樣、顏色的優(yōu)美。
觀者從多種不同的角度,用三種不同的感知——實用態(tài)度、科學態(tài)度、美感態(tài)度,使得客觀東西的形象帶有主觀色彩。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guān)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