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17 小學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一、單項選擇題
1.教師進行人格修養(yǎng)好的策略是( )
A.“取法乎下”B.“取法乎中”
C.“取法乎上”D.“無法即法”
2.王老師工作勤勤懇懇,每次上課都不辭辛苦地從上課講到下課,但教學效果一直不理想,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王老師應該反思的是( )
A.教學態(tài)度B.教學方式
C.教學手段D.教學組織形式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 ),為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A.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
B.以生源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輔
C.以生源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民辦中小學為輔
D.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民辦中小學為輔
4.劉老師很少留意那些考試成績一般的學生,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培養(yǎng)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劉老師的做法( )
A.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B.有助于教學任務完成
C.違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D.違背了嚴慈相濟的要求
5.“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反映的是( )
A.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B.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原則
C.正面教育原則D.因材施教原則
6.一個兒童能辨別自己的左右手,但不能辨別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這個兒童的認知發(fā)展處于( )
A.感知運動階段B.形式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D.前運算階段
7.教《新型玻璃》時,為了豐富小學生對玻璃的認識,張老師帶領學生去玻璃廠觀看玻璃的生產流程。這種教學方法是( )
A.實驗法B.參觀法
C.演示法D.實習法
8.講完“體積的大小”后,張老師要求學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體積。這種教學方法是( )
A.實習作業(yè)法B.實踐探究法
C.實物演示法D.實驗教學法
9.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 )
A.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B.矯正學生的問題行為
C.發(fā)展學生的能力D.提高學生的成績
10.德國教育家凱興斯泰納認為,國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造就公民。這種教育目的觀的價值取向是( )
A.社會本位B.倫理本位
C.科學本位D.個人本位
二、簡答題
11.簡述影響個體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12.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簡述你對這三種學習方式的理解。
三、材料分析題
13.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有趣的試驗:把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兩個不同的街區(qū),把其中的一輛擺在一個中產階級集聚社區(qū),而另一輛,他把車牌摘掉了,并且把頂棚打開停在相對雜亂的街區(qū)。放在中產階級集聚社區(qū)的那一輛,擺了一個星期還完好無損。而打開頂棚的那一輛,一天之內就被人偷走了。于是,該研究者把完好無損的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發(fā)現,剛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該試驗為基礎,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論”。
問題:(1)基于上述材料,請從教育學、心理學視角談談你對“破窗理論”的理解。
(2)試述“破窗理論”對班級管理的啟示。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教師進行人格修養(yǎng)好的策略是“取法乎上”。
2.B【解析】教學方式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辦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fā)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王老師不辭辛苦地從上課講到下課,運用的是單一的講授法,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他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
3.A【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提出堅持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
4.C【解析】劉老師違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她只關注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對成績一般的學生很少留意。
5.D【解析】題干描述的是因材施教原則的典型體現。
6.D【解析】所謂自我中心就是指兒童往往只注意主觀的觀點,不能向客觀事物集中,只能考慮自己的觀點,無法接受別人的觀點,也不能將自己的觀點與別人的觀點協調。兒童還不能設想他人所處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經驗為中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來觀察和理解世界。兒童能辨別自己的左右手,但不能辨別他人的左右手正是自我中心性(中心化)的體現。自我中心性是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具有的特征。
7.B【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參觀法的內涵。
8.A【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實習作業(yè)法的內涵。
9.A【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10.A【解析】略。
二.簡答題
11.(1)遺傳;(2)環(huán)境;(3)教育(學校教育);(4)個體主觀能動性。
12.(1)自主學習關注學習者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是學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
(2)探究學習也稱為發(fā)現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依托的學習,是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學習是相對于“接受學習”而言的。學習過程除了被動接受知識外,還存在大量的發(fā)現與探究等認識活動。新課程要求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就是要學生轉變單一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fā)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學習或發(fā)現學習是體現學習的真正價值、實現有意義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3)合作學習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是相對于“個體學習”而言的。合作學習的展開往往是在自學基礎上進行的小組合作學習和小組內討論。小組合作學習首先要制定一個小組學習目標,然后通過合作活動達到目標并對小組總體表現進行評價。此外,還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或全校交流。
三、材料分析題
13.(1)破窗理論認為如果某種不良環(huán)境因素出現且沒有得到有效制止,就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相當程度的暗示性和誘導性;若不采取措施及時修復“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戶”,就難免出現更多的問題,使“更多的窗戶玻璃被打碎”,甚至引發(fā)管理上的嚴重危機。
(2)啟示:曲突徙薪——防止出現第一塊破窗;防微杜漸——及時發(fā)現、修復第一塊破窗;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避免更多破窗的出現。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