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全國招教 2017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小班幼兒的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讓幼兒自己拿繡有自己名字的毛巾的做法符合小班幼兒的理解水平。
2.【答案】D。解析:活動性原則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讓幼兒在主動的活動中來學習并獲得發(fā)展。這種活動主要指主動積極的活動。
3.【答案】A。解析:談話法是教師通過E1頭問答的形式,啟發(fā)幼兒積極思維的教育方法。談話由教師提出問題和幼兒回答問題組成,也可由幼兒提出問題,教師回答。
4.【答案】C。解析:教師應該在以下幾種情況下介入幼兒游戲:①當幼兒游戲出現(xiàn)困難時;②當要的游戲秩序受到威脅時;③當兒童對游戲失去興趣或準備放棄時;④在游戲內(nèi)容發(fā)展或技巧方面發(fā)生困難時。
5.【答案】C。解析:游戲結束時,教師的語言提醒也是一種介入。教師應以適合游戲角色的語言來進行介入提醒。
6.【答案】B。解析:結構游戲又稱建構游戲,是指利用各種結構材料或玩具(如積木、積塑、沙石、泥、雪、金屬材料等)進行建構活動的游戲。這種游戲?qū)τ變菏值募寄苡柧毢桶l(fā)展思維能力有十分積極的作用,被稱為是“塑造工程師的游戲”。結構游戲使幼兒通過手的操作活動了解各種結構材料的性質(zhì),增強其對數(shù)量和圖形的理解,獲得對稱、平衡、高度、長度、厚薄、寬窄、上下、左右等概念的認識,學習組合、堆積、排列各種形體的技能。
7.【答案】D。解析:表演游戲是兒童按照童話或故事中的情節(jié)扮演某一角色,再現(xiàn)文化作品內(nèi)容的一種游戲形式。
8.【答案】D。解析:幼兒智力游戲的組織和指導原則:①選擇和編制合適的智力游戲;②教會幼兒玩法,幫住幼兒建構規(guī)則意識;③培養(yǎng)幼兒的游戲策略意識,使每一幼兒在參與游戲中得到充分發(fā)展,而不是教給幼兒游戲的策略。
9.【答案】B。解析:結構游戲是幼兒動手操作的活動。在活動中,幼兒須直接動手操作,才能構造出一定的物體形象來反映對周圍生活的認知,而不應該是教師手把手地教,這樣不僅剝奪了幼兒動手操作的機會,還扼殺了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10.【答案】B。解析:剛入園的孩子常會一次又一次地詢問教師:“媽媽什么時候來接我?”教師常常因不耐煩或為了督促幼兒完成某事而承諾:“你吃完飯就來了,你睡醒就來了?!币坏┖⒆影l(fā)現(xiàn)教師的諾言落空,就會更加失望,這不利于孩子與教師建立信任和依賴關系。因此,新人園的幼兒面對陌生環(huán)境產(chǎn)生焦慮時,老師應先是以共情的方式表現(xiàn)出自己理解、包容幼兒,再告訴幼兒媽媽來接的真實時間,用幼兒能夠理解的方式如實地告訴幼兒。
11.【答案】D。解析:圖示觀察法是以簡清、形象、連續(xù)的圖示替代傳統(tǒng)的示范、講解等指導方式,引導幼兒在反復觀察一思考一嘗試的過程中,完成新技能、新方法的學習方法。
12.【答案】A。解析:語言激勵法是幼兒教師用有趣的故事、謎語或生動的動作描述激起幼兒活動的興趣的方法。
13.【答案】D。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健康”領域“動作發(fā)展”部分的“目標3——手的動作靈活協(xié)調(diào)”指出,5~6歲幼兒“能根據(jù)需要畫出圖形,線條基本平滑”“能沿輪廓線剪出由曲線構成的簡單圖形,邊線吻合且平滑”。
14.【答案】B。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健康”領域“動作發(fā)展”部分的“目標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xié)調(diào)、靈敏”的教育建議指出,“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如:鼓勵幼兒進行跑跳、鉆爬、攀登、投擲、拍球等活動。玩跳竹竿、滾鐵環(huán)等傳統(tǒng)體育游戲”。
15.【答案】A。解析: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fā)展是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進行的。家庭和幼兒園的生活、同伴間的游戲、社區(qū)環(huán)境文化、大眾傳媒等都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途徑。幼兒會以模仿、同化、強化、體驗的方式進行著社會學習。
16.【答案】C。解析:按數(shù)取物是指教師出示數(shù)字或口頭說出數(shù)詞,要求幼兒取出相應數(shù)量的物體。這種從具體實物到抽象的數(shù),從抽象的數(shù)到具體實物的雙向活動,能使幼兒在數(shù)字與實物數(shù)量之間建立起正確的對應關系。
17.【答案】A。解析:B、C、D三項作為科學活動終獲得的探究結果的話,對于小、中、大班來說,需要一定的推理、判斷等能力,不符合其年齡段的認知特點。因此,不可作為該活動的終的探究結果。
18.【答案】D。
19.【答案】B。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語言”領域“傾聽與表達”部分的“目標1——認真聽并能聽懂常用語言”指出,4~5歲幼兒“能結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語氣、語調(diào)所表達的不同意思”。
20.【答案】C。解析:幼兒園教育活動具有廣泛和復雜的內(nèi)容,因此,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與需要,靈活選擇、運用適宜的評價方法。這體現(xiàn)了評價類型多樣化的要求。
二、判斷題
21.【答案】×。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說明”部分指出,“《指南》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素質(zhì)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為”。
22.【答案】×。解析:《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第二十六條指出,“幼兒一日活動的組織應當動靜交替,注重幼兒的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保證幼兒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動”。
23.【答案】√。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語言”領域指出,“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對文字的興趣,用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的方式讓幼兒過早識字不符合其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
24.【答案】×。解析:涂鴉期階段幼兒的繪畫沒有明確的表現(xiàn)意圖,不講究造型、色彩和構圖;處于象征期階段的幼兒開始用線條和簡單的圖形組合來表征自己所感知過的事物。
25.【答案】√。解析:雖然幼兒還不認識文字,但圖畫書中的圖畫對閱讀有著提示作用,他們非常喜歡用已有的經(jīng)驗去一起感受畫面的視覺美感,用自己的理解去欣賞去閱讀。
26.【答案】×。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藝術領域的四個目標中的三個用了“喜歡”這個詞,說明了藝術教育重在幼兒藝術興趣的培養(yǎng)。
27.【答案】×。解析:大班幼兒要求能初步理解量的相對性。5~6歲的幼兒已經(jīng)開始理解物體的大小、長短、高矮的相對性,如在三個物體相比較的情況下,幼兒能說出物體B小于物體A,但大于物體C。
28.【答案】√。
29.【答案】×。解析:在體育課的教學中,動作示范是常用的一種直觀教學法。體育活動中正確的動作示范,可以使幼兒獲得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動作要領的效率。
30.【答案】√。解析:獨自游戲是指兒童獨自玩耍,尚沒有玩伴意識的一種游戲情形。處于獨自游戲階段的幼兒在交談距離之內(nèi)的伙伴旁邊玩與伙伴不同的玩具,專注地玩著自己的游戲,不和伙伴交談。平行游戲是一種兩人以上在同一空間里進行的,幼兒玩著和附近幼兒相同或相近的玩具,能意識到附近幼兒的存在,甚至會模仿附近幼兒,但彼此都無意影響或參與到對方的活動之中。題干中的小朋友進行的游戲?qū)儆讵氉杂螒颉?/span>
三、多項選擇題
31.【答案】ABC。解析:積木區(qū)是讓幼兒操作積木的活動區(qū),在這里,幼兒能利用積木自由地進行建構和組合。區(qū)域設置目標:①發(fā)展幼兒的空間知覺;②促進幼兒與他人合作能力的發(fā)展;③促進幼兒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32.【答案】ABCD。解析:幼兒對游戲充滿了興趣,在游戲中,幼兒能夠無拘無束地玩耍,產(chǎn)生許多新穎的想法和獨特的行為,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性的萌生和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①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寬松的心理氛圍;②游戲催發(fā)了幼兒的探究行為;③游戲激發(fā)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④游戲提高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水平。
33.【答案】ABD。
34.【答案】ABCD。解析:幼兒合理膳食的標準:①多樣性,每天所選擇的食物都有所不同;②平衡性,注重食物種類的平衡,不要因為追求某種營養(yǎng)素而忽略了其它;③充分性,所提供的食物應具備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素,盡可能接近參考攝入量的標準;④適度性,食物中沒有過多的脂肪、鹽、糖,避免其他食品添加劑或色素等不需要的成分,對于有益的食物同樣需要適度限制。
35.【答案】ABC。解析:角色游戲的功能:①角色游戲有助于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②角色游戲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認知力;③角色游戲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④角色游戲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
36.【答案】ABD。解析: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有效提問方式主要有啟發(fā)式提問、發(fā)散式提問、層疊式提問、假設式提問、推理式提問、遞進式提問、總結式提問、激趣式提問。
37.【答案】BCD。解析:早期閱讀的重點是培養(yǎng)幼兒對書面語言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對漢字的敏感性,豐富幼兒前閱讀和前書寫的經(jīng)驗。
38.【答案】ABCD。解析:幼兒園課程組織的原則包括整體性原則、生活化原則、主體性原則、活動化原則、游戲性原則、家園一致性原則等。
39.【答案】ACD。解析:幼小銜接工作應注意:①幼小銜接工作應貫穿整個幼兒期;②全面培養(yǎng)幼兒的素質(zhì);③糾正幼兒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④協(xié)調(diào)幼兒園、小學、家庭和社會的關系,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幼小銜接主要是培養(yǎng)幼兒對小學的適應性,要避免某些方法的強化訓練。
40.【答案】AD。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藝術”領域“感受與欣賞”部分的目標:目標1——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目標2——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
四、案例分析題
41.【參考答案】
(1)在觀察實錄中,小寶在沒有“菜”的情況下向老師求助,而面對再次沒有“菜”的情況,貝貝則通過觀察與思考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說明貝貝在游戲中得到了發(fā)展。貝貝通過小寶向老師求助,老師給了一盒雪花片的事情得到啟發(fā),并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菜沒了要去買菜),自己到玩具架上“買”回了“菜”(雪花片)。當當和瓜瓜在被告知沒有餐具需要用手吃時,兩人的反應截然不同,當當?shù)姆磻怯檬殖圆环掀綍r的生活經(jīng)驗,結果不知所措,而瓜瓜則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吃飯用筷子),通過想象(把自己的手指當成筷子)完美地解決了游戲中遇到的問題,使得游戲可以順利進行。
(2)作為教師,不僅要保證游戲的正常進行,還要保證幼兒在游戲中得到發(fā)展,在此次觀察實錄中,小寶第一次求助時,教師隨手拿起一小盒雪花片說:“這不還有嘛!”顯然教師只是保證了游戲的正常進行,而沒有引導小寶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導致第二次沒菜的時候小寶還是沒有辦法。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教師好能通過啟發(fā)式提問來引導幼兒思考。例如,可以問“平時家里沒菜了會怎么辦?”“那我們做游戲要去哪里買菜?
哪些玩具像菜?”等問題啟發(fā)幼兒思考,在保證游戲順利進行的同時,使幼兒得到相應的發(fā)展與進步。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總結游戲中出現(xiàn)了哪些問題,小朋友們是怎么解決的,也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討論,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使幼兒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與提升。
五、活動設計題
42.【參考設計】
活動名稱:各種各樣的筷子(中班科學教育活動)
設計意圖:
中國是筷子的發(fā)源地,筷子可謂是中國人的“第五大發(fā)明”??曜蛹容p巧又靈活,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獨樹一幟,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的文明”??曜邮巧钪凶匀?、常見的事物,使用筷子可以鍛煉幼兒手的精細動作。中班幼兒手的動作不斷發(fā)展,能夠掌握多種動作技能。鼓勵幼兒探索筷子的用途不僅能鍛煉手的精細動作,更能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游戲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筷子的多種用途。
2.體驗探究的樂趣,萌發(fā)愛國情感。
3.嘗試從顏色、形狀、材質(zhì)等多種角度描述筷子的主要特征,感受其特有的文化內(nèi)涵。
活動準備:
有關筷子的課件;師幼的共同收集各種樣式的筷子;用盤子盛好的紙條、蠶豆、花生、小木珠等若干。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多種游戲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筷子的多種用途,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難點:體驗探究的樂趣,萌發(fā)愛國情感。
活動過程:
1.謎語導人。
師:兩姐妹,一樣長,酸甜苦辣它先嘗。(筷子)
2.活動展開。
(1)分發(fā)筷子,每個幼兒一支,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筷子,進行找朋友的游戲。
①師:小朋友,你們手里是什么?筷子是用來干什么的?
②師:吃飯時要用到幾根筷子?(兩根)兩根筷子又叫一雙筷子。(請幼兒一起說一雙筷子)
③師:請小朋友幫忙給筷子找一個一模一樣的筷子做朋友。(幼兒聽音樂給筷子配對)
請幼兒講講自己是怎么幫助筷子找到朋友的。
(2)講述各種各樣的筷子。
①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你們的筷子是什么樣子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還可以和你旁邊的小伙伴說一說。
②請幼兒介紹筷子,提醒幼兒說完整話。
③教師小結:設計師們很聰明,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筷子,有的顏色不一樣,有的圖案不一樣,有的長短不一樣;還有的材料不一樣,有木頭做的,有塑料做的,有竹子做的,有不銹鋼做的。
(3)引導幼兒了解筷子的由來、種類,感受其特有的文化內(nèi)涵。
①組織幼兒討論:你還見過哪些筷子?
②播放課件,請幼兒一邊欣賞,一邊聽老師解說筷子的文化。
師:筷子是中國人發(fā)明的,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人們用手抓食物吃,但容易燙手,后來就用樹枝、木棍夾取食物,后就發(fā)明了筷子。
(4)討論筷子的作用,引導幼兒用筷子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圖形,發(fā)展幼兒的想象能力。
①師:小朋友,筷子我們都非常熟悉,它有哪些作用呢?(用餐、玩具、敲)。
②老師將一些筷子,擺成好看的形狀,調(diào)動幼兒的想象力,讓他們自己動手在桌子上也擺出各種圖形。
③小朋友人手一雙筷子,老師教幼兒學習使用筷子的方法。
教師先進行示范,幼兒再進行操作,后組織幼兒進行筷子夾物比賽(提供給幼兒紙條、蠶豆、花生、小木珠等)。
3.結束活動。
帶幼兒跳筷子舞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在區(qū)角活動中探索筷子的不同玩法。
2025年教師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