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20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1.陳老師說:“不是每個學生都能上大學,學習上暫時落后并不代表永遠落后,我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下列說法中不恰當?shù)氖? )。
A.陳老師重視學生發(fā)展的階段性
B.陳老師重視學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C.陳老師重視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
D.陳老師重視學生發(fā)展的順序性
2.學校教育的直接目標是( )。
A.推動社會發(fā)展
B.增強人的體質
C.增進社會公平
D.促進人的發(fā)展
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下列哪種情感(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熱愛感
4.學校安排優(yōu)秀教師劉老師和新入職的鄧老師“師徒結對”。劉老師悉心指導,鄧老師也總是主動向劉老師請教,經常觀摩劉老師上課,并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甚至教學語言上都盡量模仿劉老師,但教學效果并不佳。其原因是( )。
A.鄧老師缺乏自我反思
B.鄧老師沒有得到專業(yè)引領
C.劉老師指導有所保留
D.劉老師的教學示范性不強
5.孫斌經常想:“人為什么是兩條腿”,一天想好幾次,明知沒有要卻又無法控制,以致影響學習和生活,他的心理問題屬于( )。
A.強迫癥
B.焦慮癥
C.抑郁癥
D.恐怖癥
6.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白板說”,認為外部力量決定了人的發(fā)展,這種觀點屬于( )。
A.外鑠論
B.內發(fā)論
C.多因素論
D.相互作用論
7.初一語文單元測驗中,王老師發(fā)現(xiàn)某學生抄襲了一道1分的題目。閱卷時,他在這個學生的試卷上打分為“90-1”。該生拿到試卷后非常慚愧,要求改為89分。王老師給他批了一個“89+1”,并對他說“知錯能改就好。這一分是對你能認識和改正錯誤的獎勵。”王老師的做法所體現(xiàn)的勞動特殊性不包括( )。
A.階段的特殊性
B.任務的特殊性
C.對象的特殊性
D.工具的特殊性
8.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緒理論認為,對情緒產生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環(huán)境
B.生理
C.刺激
D.認知
9.“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學記》中的這句話表明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具有( )。
A. 差異性
B.可變性
C.穩(wěn)定性
D.不平衡性
10.曉穎認為做事應該盡善盡美,絕不允許任何差錯,因而平時稍有失誤就極度焦慮,張老師通過改變認知偏差來幫助她克服這種焦慮,這種心理疏導方法是( )。
A.強化法
B.系統(tǒng)脫敏法
C.合理情緒治療法
D.消退法
【參考答案解析】
1.D【解析】學生是發(fā)展的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個別差異性的特征。其中,學生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具體表現(xiàn)為: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是指人的身心發(fā)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連續(xù)不斷的發(fā)展過程。這給我們的教學啟示是:教育工作者應按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順序進行施教,做到循序漸進。題干中,陳老師的話沒有體現(xiàn)出重視學生發(fā)展的順序性。
2.D【解析】學校教育的直接目標是促進人的身心發(fā)展。
3.A【解析】道德感是根據(jù)一定的道德標準評價人的思想、意圖和言行時所產生的主觀體驗。在對待國家、集體、工作、事業(yè)、學習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各個方面,如愛國主義情感、國家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責任感、義務感、事業(yè)心等等。A項正確。
4.A【解析】題干中,鄧老師雖經常觀摩劉老師上課,并在教學的各方面盡量模仿劉老師,但教學效果并不佳,這說明鄧老師在教學上缺乏自我反思。
5.A【解析】中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問題包括抑郁癥、恐懼癥、焦慮癥、強迫癥、網(wǎng)絡成癮等。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又稱強迫性思維,是指某一種觀念或概念反復出現(xiàn)在患者腦海中,患者自己知道這種想法不是需的,甚至是荒謬的,并力圖加以擺脫。但是,事實上常常是未如患者的意愿,想擺脫又擺脫不了,患者為此而苦惱。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zhí)行的動作。題干中孫斌的問題是明顯的強迫觀念,故A項正確。
6.A【解析】洛克的“白板說”認為人生來如同白板,人的知識都是學習得來的,人的差別都是由教育產生的結果,這屬于外鑠論的結果。故選A。
7.A【解析】題干中教師面對學生對抄襲行為能及時改正的教學事件,采用教育機智,隨機應變,因勢利導,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促進了學生發(fā)展。故可以體現(xiàn)教師勞動對象、任務和工具的特殊性,并未體現(xiàn)出階段性。故選A。
8.D【解析】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情緒歸因論認為,情緒既來自生理反應的反饋,也來自對導致這些反應情境的認知評價。因此,認知解釋起兩次作用:第一次是當人知覺到導致內臟反應的情境時,第二次是當人接受到這些反應的反饋時把它標記為一種特定的情緒。沙赫特認為,腦可能以幾種方式解釋同一生理反饋模式,給予不同的標記。生理喚醒本來是一種未分化的模式,正是認知過程才將它標記為一種特定的情緒。標記過程取決于歸因,即對事件原因的鑒別。人們對同一生理喚醒可以做出不同的歸因,產生不同的情緒,這取決于可能得到的有關情境的信息。情緒是生理喚醒、認知因素、外界環(huán)境因素在大腦中整合的產物,其中,認知因素起主導作用。因此,認知對情緒的產生起決定作用。故D項正確。
9.D【解析】題干中文言文的意思是“抓住時機進行教育叫做及時;循序的而不越級的進行教育叫做順應自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叫做觀摩。這就是成功的因素。如果時機錯過以后再去學習,學起來就會勞苦不堪,不易有成就了?!鼻檎{教育要抓住關鍵期。故選D。
10.C【解析】理性—情緒療法也稱為合理—情緒療法,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利斯于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立。顧名思義,這種方法旨在通過純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以幫助其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理性—情緒療法強調情緒困擾和不良行為都源于個體的非理性信念,心理輔導與咨詢的重點在于改變這些非理性信念。題干中“曉穎認為做事應該盡善盡美,絕不允許出現(xiàn)任何差錯”就是典型的非理性信念,而張老師幫助曉穎改變認知偏差就是在幫助她擺脫不合理信念。故C項正確。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