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20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全國教資備考群:1098976291(點擊進群,群內定期分享教資備考筆面通關資料包,并有專業(yè)老師答疑解惑)
單選題
1.早提出教育要適合兒童的年齡階段,主張對兒童進行德、智、體多方面和諧發(fā)展教育的是()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皮亞杰
2.如果一個孩子在聽了“海因茨偷藥”的故事后,認為“海因茨應該去偷藥,誰讓那個藥劑師那么壞,便宜一點就不行嗎”。那么這個孩子所處的道德發(fā)展階段是()
A.前習俗水平
B.后習俗水平
C.準習俗水平
D.習俗水平
3.如果一個人確信某種緊張情境不能改變或控制時,()就取代焦慮成為主要癥狀。
A.抑郁
B.強迫
C.恐怖
D.緊張
4.學生根據(jù)爬行動物的關鍵特征,來判斷某些動物是不是爬行動物的過程是()
A.抽象化
B.概括化
C.歸納化
D.分化
5.以下問題屬于無結構問題的是()
A.數(shù)學應用題
B.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C.《背影》的作者是誰
D.按圖索驥
6.辨析題
所有的教育都對人具有正向作用。
【參考答案解析】
1.C【解析】亞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觀點,主張按照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兒童進行分階段教育,提倡對兒童進行和諧的教育,成為后來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2.A【解析】處于前習俗水平中相對功利的道德定向階段的兒童,其道德價值來自對自己要求的滿足,偶爾也來自對他人需要的滿足。在進行道德評價時,他們開始從不同角度將行為與需要聯(lián)系起來,但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性,認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為就是正確的。他們會認為,海因茨應該去偷藥,誰讓那個藥劑師那么壞,便宜一點就不行嗎。
3.A【解析】當人確信某種緊張情境不能改變或控制時,情緒會變得更低落,這時抑郁逐漸取代了焦慮。
4.D【解析】對客觀事物進行分辨是概念形成的重要一步。辨別滲透于概念形成的全過程,從發(fā)覺客觀事物的屬性或特征(抽象化),到對這些屬性或特征的認同(類化),然后過渡到對客觀事物的屬性或特征之間差異的認識(辨別或分化)。題干所述是對爬行動物這個概念的辨別或分化的過程。
5.B【解析】無結構問題指已知條件與要達到的目標都比較含糊,問題情境不明確,各種影響因素不確定,不易找出解答線索的問題。
6、辨析題
(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教育功能可分為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個體發(fā)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負向功能指教育阻礙個體發(fā)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梢?,教育對人的發(fā)展既具有正向功能,也具有負向功能。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