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初中地理《海陸變遷》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大陸漂移學說和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能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培養(yǎng)科學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3.樹立海陸不斷運動變化的科學觀點,培養(yǎng)尊重科學、不畏權威的科學精神和品質(zhì)。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
【難點】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播放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視頻資料。提問,“是什么原因?qū)е铝诉@次9.0級大地震的發(fā)生?”進而導入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大陸漂移學說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表面處于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海陸會發(fā)生變遷,這已經(jīng)是一個常識了。但是在100多年前,人們可不這樣認為。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20至23頁內(nèi)容,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
(1)魏格納提出了什么假設?尋找到了什么證據(jù)?
(2)大陸漂移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3)我們應該學習魏格納的什么精神?
【學生回答】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他發(fā)現(xiàn)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輪廓拼合、地層相似、動物相似;大陸漂移學說認為,2億年前,大陸是連接在一起的,稱為泛大陸,其周圍是廣闊海洋,稱為泛大洋。后來泛大陸分裂成幾塊,并以極其緩慢的速度向不同的方向漂移,最后形成我們現(xiàn)在的海陸分布狀況;學習他尊重科學、不畏權威、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品質(zhì)。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看到的海陸分布只是地球海陸變遷的一個瞬間,未來這種變化仍將繼續(xù)。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動著大陸漂移呢?
2.板塊構造學說
科學家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于地球內(nèi)部的物質(zhì)運動。
【實驗】拿出一個橘子,把橘子切開一個縫,用手擠壓,橘子汁從裂縫擠出。猜想:地球內(nèi)部炙熱的巖漿會從哪里噴出?
【學生回答】從有裂縫的地方噴出。
【教師總結】我們推測地球表面的巖石層不是完整的一塊,而是由幾大板塊組成的。
(1)認識六大板塊
教師PPT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和《世界地形圖》學生讀圖并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