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2018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課程(五)
知識點三十二:課程資源的概念及分類
一、概念
廣義的課程資源泛指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一切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教學內容的直接來源。
二、分類
1.從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區(qū)分: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
2.按課程資源的存在方式區(qū)分:顯性課程資源和隱性課程資源。
顯性課程資源指看得見摸得著,可以直接用于教育教學的課程資源,如教材、計算機網(wǎng)絡等。隱性課程資源指以潛在方式對教育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課程資源,如學校風氣,社會風氣,師生關系,家庭氛圍等。具有間接性和隱蔽性的特點。
3.按課程資源的存在形態(tài)區(qū)分:物質形態(tài)的課程資源和精神形態(tài)的課程資源。
物質形態(tài)的課程資源如風景名勝、文物古跡等;精神形態(tài)的課程資源如社會生活方式、價值規(guī)范、人際關系等。
重點例題點撥
1.課程資源指的是( D)
A.教師和學生
B.課程標準和教科書
C.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
D.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
知識點三十三: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
辛德等人關于課程實施取向的分類研究受到了課程學者的普遍認同。
一、課程忠實取向
認為課程實施過程是忠實地執(zhí)行課程變革計劃的過程,衡量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基本標準是所實施的課程與預定的課程變革計劃之間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則課程實施越成功。持這種取向的教師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過程中顯得呆板、僵化,缺乏創(chuàng)造性,與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相適應,是被批判的實施取向。
二、相互調適取向
認為課程實施過程是課程變革計劃與班級或學校實際情境在課程目標、內容、方法、組織模式諸方面相互調整、改變與適應的過程。
三、課程創(chuàng)生取向(締造)
課程締造取向認為,真正的課程是教師與學生聯(lián)合締造的教育經驗,課程實施本質上是在具體教育情境中締造新的教育經驗的過程。
重點例題點撥
1.認為教師的角色是課程的開發(fā)者,這是課程實施的( D )
A.忠實取向B.相互適應取向
C.主體取向D.課程創(chuàng)生取向
知識點三十四:課程實施的結構
第一,安排課程表,明確各門課程的開設順序和課時分配;課程表的安排應遵循的原則包括:整體性原則、遷移性原則、生理適宜原則。
第二,確定并分析教學任務;
第三,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個性特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
第四,選擇并確定與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任務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第五,對具體的教學單元和課的類型和結構進行規(guī)劃;第六,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
第七,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為下一輪的課程實施提供反饋性信息。
重點例題點撥
1.課程實施事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將已經編訂好的課程付諸實踐。課程實施的過程不包括( B )
A.分析教學任務B.編制教學結構
C.安排課程表D.組織教學活動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