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國家教師資格考試試題試卷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 答案
時間:2017-06-27 09:49:44責任編輯:admin
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13
- *備考沒方向?
- *考試時間不清楚?
- *成績看不懂?
- *考試內容沒有掌握?
- *拿證之后何去何從?
- *別人上岸也這么難?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一、單項選擇題1. B【解析】略。2. C【解析】夏代的“序”和“?!笔俏覈绯霈F(xiàn)的學校教育形態(tài)。3. D【解析】題干的觀點意味著“課程即預期學習效果”。4. C【解析】組織策略是指將經過精加工提煉出來的知識點加以構造,形成知識結構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組織策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歸類策略,用于概念、語詞、規(guī)則等知識的歸類整理;另一種是綱要策略,主要用于對學習材料結構的把握。題干中描述的“按偏旁部首歸類識字”屬于組織策略中的歸類策略。5. C【解析】略。6. B【解析】題干中的描述說明小學生具有向師性。7. B【解析】皮亞杰認為,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實質和原因就是主體通過動作完成對客體的適應。適應的本質在于取得機體與環(huán)境的平衡。適應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同化和順應。8. C【解析】略。9. A【解析】目前我國小學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學組織形式是班級教學。10. C【解析】題干的描述出自《學記》。11. A【解析】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每一領域的目標又從低級到高級分成若干層次。12. A【解析】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它包括在一節(jié)課或一個課題的教學中對學生的口頭提問和書面測驗。題干中教師的做法是形成性評價的具體體現(xiàn)。13. B【解析】略。14. A【解析】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規(guī)定了學科的教學目標、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15. C【解析】學科課程又稱分科課程,是以文化知識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類型。16. A【解析】題干描述的是作品分析法的概念。17. D【解析】題干中的“聰明早慧”“大器晚成”是個體身心發(fā)展差異性的典型體現(xiàn)。18. B【解析】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jié)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xiàn)預定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道德意志實際上是道德觀念的能動作用,表現(xiàn)為能夠排除內部障礙和外部困難,堅決執(zhí)行道德動機所引起的行為決定。19. D【解析】技能學習的練習曲線顯示:練習開始進步快,中間有一個明顯的、暫時的停頓期,即高原期。通常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一段時間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停滯不前,甚至學過的知識感覺模糊的現(xiàn)象,稱為“高原現(xiàn)象”。20. A【解析】題干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這一本質屬性。二、簡答題(答案要點)21. (1)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要用發(fā)展的觀點認識學生;(2)學生是獨特的人;(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22. (1)了解和研究學生;(2)有效地組織和培養(yǎng)優(yōu)秀班集體;(3)協(xié)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4)學習指導、學習活動管理和生活指導、生活管理;(5)組織課外、校外活動和指導課余生活;(6)建立學生檔案;(7)操行評定;(8)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9)個別教育工作;(10)班會活動的組織;(11)偶發(fā)事件的處理。三、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23. (1)圖一高壓線下放風箏;圖二濕手插電源插頭;圖三攀爬電壓箱;圖四濕布擦插座。(2)主要應進行交通、旅游、電擊、防火、飲食衛(wèi)生等安全教育;此外,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抵制邪教、預防毒品危害等教育;要根據地域、環(huán)境、季節(jié)等規(guī)律,定期對學生進行防溺水、防火、防雷、防地震、防盜、防傳染疾病、防煤氣和食物中毒等教育,引導學生自覺學習安全防范知識,積極參加安全教育活動,增強安全意識。24. (1)這位教師的困惑,一方面在于他不夠了解小學生發(fā)展的特點: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較強。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較強,會提出各種問題,材料中的老師因自己的知識滿足不了學生對知識的需要和追求,才會產生困惑。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學生的知識領域日益豐富,對教師各方面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作為教師所應具備的專業(yè)素質??傊?,材料中的老師在專業(yè)化發(fā)展上有待進步。(2)要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①專業(yè)理念。教師的專業(yè)理念包括專業(yè)態(tài)度、教育理念和專業(yè)道德三個方面的內容。專業(yè)態(tài)度是教師對自己從事的職業(yè)所持有的基本態(tài)度。教育理念是指教師對教育事業(yè)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專業(yè)道德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處理人際關系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和職業(yè)操守。作為小學教師首先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與學生積極探討問題,同時堅持科學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共同探索和研究問題。②專業(yè)知識。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包括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一般文化知識四方面內容。除了具備學科專業(yè)知識、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和學科教學的實踐知識之外,教師還要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材料中教師在遇到學生奇怪問題的時候不知所措,一方面因為自己的知識不夠充實,另一方面,要注意回答學生問題時,符合學生的認識發(fā)展特點,站在學生的角度看世界。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內容,并注重與時代生活相聯(lián)系,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充實自己,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各方面的知識需要和追求。③專業(yè)能力。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主要包括設計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教學實施的能力、教學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生評價能力、課程開發(fā)與建設能力、自我反思與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等。在遇到學生各種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回答學生問題時候的創(chuàng)新,且用符合小學生經驗發(fā)展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25. (1)徐老師的做法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機智,正確運用了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策略,在不傷害學生自尊的基礎上糾正了丁丁的問題行為,并且促進了課堂的有序進行。①徐老師通過保持建設性的課堂環(huán)境來糾正學生的問題行為,充分尊重學生,實現(xiàn)了師生間的情感互動。用一種溫和、親切又不失機智的方式糾正了丁丁的問題行為。②徐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糾正學生的問題行為。創(chuàng)設了一個活動情境讓丁丁參與進來,以糾正其問題行為,并維護了課堂的有序進行。(2)課堂問題行為是在課堂中發(fā)生的,與課堂行為規(guī)范和教學要求不一致,并影響正常課堂秩序及教學效率的課堂行為。教師要減少和控制問題行為,確保課堂活動有序而有效地開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教學策略著手:①運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預防問題行為。第一,明確學生常規(guī)的行為標準,是一種有效的先行控制方法;第二,學生的成功經驗,通常會激發(fā)他們的愉悅情緒,降低挫折水平,從而避免或減輕問題行為;第三,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不僅可以減少產生問題行為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消解許多潛在的問題行為,所以,教師應保持建設性的課堂環(huán)境。②運用行為控制策略,及時終止問題行為。第一,教師可以采用社會強化、活動強化和榜樣強化等方式鼓勵和強化良好行為,以良好行為控制問題行為;第二,教師還可以采用信號暗示、使用幽默、創(chuàng)設情境等影響方法及時終止學生的問題行為。③運用恰當?shù)某C正策略,有效轉變問題行為。四、教學設計題(答案要點)26. (1)寫作特點:本文是一篇說明文。通過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的寫作方法,細致有序地描寫了海底世界。(2)教學目標:①知識與能力:通過查字典理解注音字的含義,會用“竊竊私語”“景色奇異”等詞語造句,并流利地朗誦文章。②過程與方法:學習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寫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說明文的表達方法。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與他人合作討論學習的能力。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述,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妙的興趣。(3)依據三維教學目標,設計三個題目如下:設計題目1:用“竊竊私語”“景色奇異”“澎湃”“蘊藏”造句。設計意圖:通過造句,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學會運用本課中的詞語進行簡單地寫話。設計題目2:讓學生按照語文小組的形式討論:第二段和第三段圍繞哪些中心句展開,分別寫到了哪些動物,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設計意圖:通過分小組討論的形式討論文章的段落,一方面鍛煉了學生表達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掌握了文章的內容。設計題目3:海底世界生物的種類還有很多,你所知道的海底生物有哪些呢?課后搜集一些海洋的資料,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海底生物。設計意圖:通過搜集海底生物的信息,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并體會到跟大家分享自己成果的喜悅。2025教資上岸大本營
掃碼進群,備考路上不孤獨,互幫互助,共同上岸!
點擊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