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選出并將其代碼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yǎng)子使作善也”。這句話出自( ) A. 《勸學》 B. 《說文解字》 C. 《論語》 D. 《學記》 2. 反映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 《政治學》 B. 《民主主義與教育》 C. 《理想國》 D. 《大教學論》 3. 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教育方針頒布于( )年。 A. 1951 B. 1957 C. 1945 D. 1949 4. ( )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是通過講述教育故事、體悟教育真諦的一種研究方法。 A. 行動研究法 B. 敘事研究法 C. 實驗研究法 D. 調(diào)查研究法 5. 新課程的理念是( ) A. 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B.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 C. 發(fā)展性評價 D. 轉(zhuǎn)變舊的學習方式 6. ( )是上課的要補充,是適應(yīng)學生個別差異、貫徹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 備課 B. 課外輔導(dǎo) C. 布置作業(yè) D. 考試 7.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體現(xiàn)的德育原則是( ) A. 知行統(tǒng)一原則 B. 因材施教原則 C. 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jié)合原則 D. 疏導(dǎo)原則 8. 下列不屬于綜合課程的形式的是( ) A. 融合課程 B. 廣域課程 C. 學科課程 D. 課程 9. “兒童中心主義”違背了( ) A. 間接經(jīng)驗與直接經(jīng)驗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B. 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C. 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D. 教師主導(dǎo)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10. 德育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屢教不改”的現(xiàn)象,這說明( ) A. 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 B. 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nèi)部矛盾斗爭的過程 C. 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活動與交往,統(tǒng)一多方面影響的過程 D. 德育過程是長期的、反復(fù)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11. 學生中心課程理論基本主張不包括( ) A. 經(jīng)驗論 B. 以兒童為中心的活動論 C. 課堂為中心的課本論 D. 課程組織的心理順序論 12. “出淤泥而不染”說明人對環(huán)境的影響具有( ) A. 依賴性 B. 改造性 C. 可塑性 D. 主觀能動性 13. 中等強度的愉快情緒,有利于提高認知活動的效果;而消極的情緒如恐懼、痛苦等會對操作效果產(chǎn)生負面影響,消極情緒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這說明情緒具有( )功能。 A. 適應(yīng) B. 動機 C. 信號 D. 組織 14. 我國學者把學習分為: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和( ) A. 言語信息的學習 B. 認知策略的學習 C. 接受學習 D. 行為規(guī)范的學習 15. 教師成熟的標志是自覺關(guān)注( ) A. 教師 B. 生存 C. 學生 D. 教材 16. 下列行為中,屬于學習的是( ) A. 望梅止渴 B. 蜘蛛織網(wǎng) C. 草履蟲的趨利避害 D. 兒童模仿電影中的行為 17. 溝通能力和解決糾紛能力屬于( ) A. 認知能力 B. 操作能力 C. 社交能力 D. 模仿能力 18. 在下列認知風格中,容易給學習帶來不利影響的認知風格是( ) A. 場獨立型 B. 場依存型 C. 沖動型 D. 沉思型 19. 小明在學習了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動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這一判斷。小明的這種思維形式是( ) A. 抽象概念 B. 關(guān)系判斷 C. 歸納推理 D. 演繹推理 20. 當一個人聽到親人去世的的消息時,拒絕相信此事,以減少心靈上的痛苦。這是( )防御機制。 A. 壓抑 B. 否認 C. 文飾 D. 代償 21. 根據(jù)生物鐘安排自己的學習屬于( ) A. 認知策略 B. 資源管理策略 C. 組織策略 D. 元認知策略 二、辨析題(判斷正誤,并說明原因。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1.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評價從單一走向了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