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17 幼兒園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幼兒《綜合素質》測試試卷及答案(二)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要求:用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寫作。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含義,題目自擬,立意自定,觀點明確,分析具體,條理清晰,語言流暢,不少于800宇。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幼兒《綜合素質》測試試卷答案(二)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略。
2.C【解析】根據《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第一條規(guī)定,為進一步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充分發(fā)揮班主任在教育學生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規(guī)定。
3.A【解析】略。
4.C【解析】幼兒素質教育具有基礎性、發(fā)展性、自主性的特點。
5.B【解析】具體參看2015年新修訂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第三條規(guī)定。
6.D【解析】略。
7.A【解析】略。
8.A【解析】略。
9.B【解析】《悲慘世界》被公認為雨果為重要、意義為重大的作品。
10.B【解析】被譽為中國古典小說頂峰之作的是曹雪芹的《紅樓夢》。
11.A【解析】具體參看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七條規(guī)定。
12.B【解析】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應當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任職條件。校長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聘任。
13.A【解析】清朝政府為加強對新疆地區(qū)的管理,設置伊犁將軍,故選A項。
14.A【解析】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tǒng)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5.C【解析】社會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活動進行積極引導;(2)尊重未成年人的權利;(3)禁止有害于未成人心理健康及侵蝕其思想的行為。
16.A【解析】我國《教師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業(yè)務水平、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成績進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考核工作進行指導、監(jiān)督。
17.C【解析】略。
18.A【解析】略。
19.B【解析】印度的泰戈爾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作家。
20.C【解析】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將素質教育確定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長遠方針。
21.D【解析】由“同質性、統(tǒng)一性然窒息文化生命”可知,空缺處所填的成語應與“同質住、統(tǒng)一性”含義相反,即應體現豐富性和差異性?!皠e出心裁”意為構思、主意或辦法與眾不同;“獨樹一幟”比喻風格獨特新奇,自成一家;“推陳出新”意為剔除舊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華,使之向新的方向發(fā)展;“不拘一格”指不限定于一種規(guī)格和方式,比喻打破常規(guī)。由詞義可排除B、C項。在文化領域“別出心裁”并不一定會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局面,故“不拘一格”更貼切。
22.C【解析】略。
23.C【解析】1937年7月7日發(fā)生在華北的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是中日全面戰(zhàn)爭的開始。
24.A【解析】“炎黃一號”是全球第一例中國人標準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全球20億黃種人的第一個個人基因序列圖,該項目完成于2007年10月11日。B、C、D三項均為20世紀所取得的科學成就。
25.C【解析】第一個舉行大典,將自己的父親封為太上皇的人是劉邦。
26.A【解析】太陽風爆發(fā)時釋放大量帶電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嚴重影響地球的空間環(huán)境,破壞臭氧層,干擾無線通信,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太陽風不是促進臭氧的產生,而是會破壞臭氧層,A項錯誤。
27.B【解析】《春秋》是儒家的經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也是中國現存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28.C【解析】結論型題目。由題干內容可知,A項顯然錯誤;由題干后一句“拯救地球”的其他成員都獲得了資格,并不能推出小劉沒有獲得上海世博會志愿者資格,B項錯誤;由于小劉沒有做上海世博會志愿者,因此C項一定正確;由于題干中“拯救地球”的其他成員只是獲得了志愿者的資格,并不一定都是志愿者,因此D項錯誤。
29.B【解析】略。
二、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1.(1)劉靜老師違反了教師行為規(guī)范中要求教師“關愛學生”以及“教書育人”等規(guī)定。
(2)教師行為規(guī)范中要求教師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3)教師行為規(guī)范中要求教師應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guī)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4)材料中劉靜老師在批評(訓斥)學生時叫學生的綽號,侵犯學生的人格尊嚴;讓學生罰站、用膠帶紙封嘴,是對學生實施體罰和變相體罰。其行為是侵犯學生人格尊嚴和體罰學生、侵害學生人身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嚴重違反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違反教師行為規(guī)范中要求教師“關愛學生”以及“教書育人”等規(guī)定,如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全體學生都要關心、愛護;對學生應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2.(1)小王的做法很不好,違反了教師職業(yè)道德中“為人師表”的要求。
(2)為人師表要求教師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言語規(guī)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xié)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很明顯可以看出材料中老師的做法違背了教師職業(yè)道德中“為人師表”的要求。
(3)教師的首要職責與任務是教書育人,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人才,因此教師應該把工作的重點放在班級管理和學生培養(yǎng)上。
(4)良好的教師職業(yè)道德對教育對象具有教育作用,學生往往從教師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中汲取是非、善惡觀念。教師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小王現在在學生面前的表現,會使學生認為社會就是有錢說了算,從而只想錢而不專心學習。
3.(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父母對子女仍有撫養(yǎng)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離異的,離異雙方對子女都有教育的義務,任何一方都不得因離異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吨腥A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十三條規(guī)定,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不送其適齡子女或者其他被監(jiān)護人入學的,以及其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子女或者其他被監(jiān)護人輟學的,在城市由市或者市轄區(qū)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門,在農村由鄉(xiāng)級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使其送子女或者其他被監(jiān)護人就學。
(2)根據這些法律規(guī)定,盡管濤濤的爸爸媽媽已經離婚了,但濤濤和他爸爸之間的父子關系是改變不了的,濤濤的爸爸仍然有撫養(yǎng)濤濤的義務,須負擔濤濤義務教育的費用,并把濤濤撫養(yǎng)成人。濤濤的爸爸如果不給撫養(yǎng)費,濤濤可以請媽媽代他去法院告爸爸,法律會幫助濤濤的。
三、寫作題(參考范文)
讓愛心在教學中處處閃光
——當一名人民教師,我準備好了
“愛心”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師工作的主旋律。當一名人民教師,我準備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揚教育民主,把自己的愛灑在每個學生的心間,通過愛的教育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當一名人民教師,我準備做到不計報酬、無私奉獻。在課堂上,老師對每一個學生要諄諄告誡,誨人不倦;在平時的生活中,老師要率先垂范,言傳身教;在課外,老師要做學生的朋友,心心相印,開誠布公。要做好這些工作,老師就須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去,跟每個學生談心,與他們做知心朋友,了解他們的優(yōu)點、缺點、愛好和困難等等,對他們在課堂上和平時生活中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使他們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當一名人民教師,我準備做到為人師表。因為學生模仿老師的意識相當強烈,如果老師能夠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美好的形象,學生們也會因模仿老師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例如,當老師發(fā)現教室的地上有紙屑或粉筆頭時,老師要主動撿起來;當遇到有人摔倒在地時,應上前把他扶起來;當某學生遇到生活上的困難時,老師要給予一定的幫助等。用老師美好的形象去感化學生,培養(yǎng)他們愛勞動、講衛(wèi)生、爭做好人好事的習慣。
當一名人民教師,我準備用自己的愛去溫暖學生的心靈。教育事業(yè)是一曲愛心贊歌,教師就要像雕琢璞玉一樣細心,耐心對待自己的學生。學生年齡尚小,老師作為學生思想上重要的啟蒙人,要用愛心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逐漸去掉思想上的“塵垢”,成為一塊名副其實的美玉。對于調皮的學生,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地斥責與批評,應采取個別談心和細心觀察的辦法,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作為轉化他們的“起點”,使這些學生產生一種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驅動力,從而鞭策自己進步,接受教育,團結同學。對于自卑的學生,教師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提高孩子的信心,用真心的關懷去溫暖他,用完全的信任去感化他,使他告別自卑的昨天,堅定地走向美好的明天。
“愛”是消除師生之間情感障礙的保證;“愛”是培養(yǎng)老師與學生的感情,使師生成為“知心朋友”的橋梁;“愛”是轉變后進學生,使他們良好發(fā)展的靈丹妙藥;“愛”是學生成長、進步、發(fā)展的關鍵。老師須將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化作無聲的細雨,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滌學生精神上的塵埃。讓我們用無私的愛托起教育的明天,當一名人民教師,我已經揚帆待發(fā)。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