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18 小學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備考推薦:2018年國考教師資格考試協(xié)議班
點擊加群:教師資格交流群(群內定期分享資格證資料、發(fā)布考試新信息)
1.李老師為研究近年來我國小學教育的發(fā)展狀況,需要收集有關信息,可靠的信息來源是( ?。?/span>
A.教育論文 B.教育年鑒 C.教育辭書 D.教育著作
2.小林有一次偷拿水果攤上的蘋果被老師叫到了辦公室,老師批評他:“為什么總是拿別人的東西?”小林低著頭回答:“我也知道不對,就是有時忍不住?!边@說明小林缺乏( ?。?/span>
A.道德認識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為教育
3.兒童出現(xiàn)眼睛干澀、夜盲癥,可能主要缺乏( ?。?/span>
A.維生素A B.維生素B C.維生素C D.維生素D
4.英國教育家沛西·能認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獲得的表現(xiàn)形式,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為。這一觀點屬于( ?。?/span>
A.神話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5.小學生常常“好心辦壞事”,其原因主要是( ?。?/span>
A.道德情感不深 B.道德意志不強
C.道德認識不足 D.缺乏合理的行為技能
6.小學生在學習了四邊形之后再學習平行四邊形,這種學習屬于( ?。?/span>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歸屬學習 D.并列結合學習
7.法國文學家加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第一時間給他的小學老師寫了一封信表示感謝。這反映了教師勞動具有( ?。?/span>
A.復雜性 B.延續(xù)性 C.創(chuàng)造性 D.示范性
8.教育研究主體通過對有意義的教育教學事件的描述與分析,發(fā)掘或揭示內隱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為背后的意義、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經(jīng)驗研究法 B.調查研究法 C.行動研究法 D.敘事研究法
9.“現(xiàn)在,我們教育中將引起的改變是重心的轉移……在這里,兒童變成了太陽,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圍繞他們而組織起來。”這一“兒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span>
A.洛克 B.康德 C.杜威 D.培根
10.李老師教《落花生》一課時,讓學生談談做人該做“落花生”那樣的人,還是做“蘋果”“石榴”那樣的人,大家各抒己見。李老師運用的教學方法是( ?。?/span>
A.講授法 B.討論法 C.談話法 D.發(fā)現(xiàn)法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教育年鑒是以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記述上年度教育發(fā)展狀況為主要內容的重要教育發(fā)展情況檔案,也屬于資料性工具書。主要作用是向教育研究者提供一年內全面、真實、系統(tǒng)的教育事實資料,便于了解教育現(xiàn)狀和研究發(fā)展趨勢。年鑒有較大的總結、統(tǒng)計意義和比較系統(tǒng)的連續(xù)參考作用。故對于李老師來說,可靠的信息來源是教育年鑒。
2.C【解析】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jié)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xiàn)預定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道德意志表現(xiàn)為能夠排除內部障礙和外部困難,堅決執(zhí)行道德動機所引起的行為決定。
3.A【解析】夜盲癥是由于飲食中缺乏維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統(tǒng)疾病影響維生素A的吸收,致使視網(wǎng)膜桿狀細胞沒有合成視紫紅質的原料而造成的。
4.B【解析】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說”的代表人物,題干的描述體現(xiàn)了“生物起源說”的內涵。
5.D【解析】小學生常常出現(xiàn)“好心辦壞事”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他們不善于分析具體情境后再采取合理的行為方式與方法,或不具有某些行為技能。遇到這類情況時,教師首先應當肯定他們的動機,而后指出思考不周、行為不當?shù)膯栴},或者通過交談、集體討論讓學生自己做出要的結論。
6.B【解析】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聯(lián)系的過程。原有觀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學習的知識。
7.B【解析】教師勞動的延續(xù)性表明,教師的教育效果不僅對學生當前有影響,而且影響學生的一生。
8.D【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xiàn)了敘事研究法的內涵。
9.C【解析】題干描述的觀點出自杜威。
10.B【解析】討論法是全班或小組成員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某一中心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從而進行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題干中的李老師組織學生討論,讓大家各抒己見,正是運用討論法的具體體現(xiàn)。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