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18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2018山東教師資格考試《語文學科知識與能力(高中)》模擬試卷一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5分)
1.在詩歌《沁園春?長沙》的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分辨出下列描繪秋景的詩句,與其意境相似的一項是( )。
A.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B.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D.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2.教師在教授王昌齡的《出塞》時,講到“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要求同學們搜索與其運用同一種修辭手法的詩句,下面選項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
A.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B.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
C.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詩》)
D.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渡荊門》)
3.在閱讀完高中的選修課文《橋邊的老人》后,有學生向老師反映對海明威的小說很感興趣,讓老師推薦幾部海明威的作品,以下不能滿足學生要求的一項是( )。
A.《永別了,武器》 B.《老人與?!?/span>
C.《百年孤獨》 D.《太陽照常升起》
4.教師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古代詩文中有關年齡的稱謂,全班交流分享,下列總結正確的是( )。
A.總角之宴,言笑晏晏(《詩經(jīng)?氓》)總角:嬰兒一兩歲
B.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歲
C.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華(《梨花》)桃李年華:女子十五歲
D.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項脊軒志》)束發(fā):少年七八歲
5.學習完《竇娥冤》一課后,為了調(diào)動學生去探索不同悲劇藝術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課后閱讀,以下不符合的是( )。
A.《漢宮秋》 B.《西廂記》
C.《梧桐雨》 D.《趙氏孤兒》
6.課堂上同學們針對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展開了討論,下面哪位同學的解釋是錯誤的( )。
A.“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中的“至”,動詞,在這里作名詞,到達的人。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中的“水”,名詞,在這里作動詞,表示游泳的意思。
C.“素善留侯張良”中的“善”,形容詞,在這里作動詞,友善、交好的意思。
D.“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敝械摹昂保~,在這里作動詞,像狐貍的意思。
7.學生在作文中對“借代”的修辭手法使用不當,教師用課文中正確的例子來進行講解,下列語句不合適的是( )。
A.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B.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得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C.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D.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8.教學《沁園春?長沙》,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想與“秋”有關的古詩,學生列舉了《天凈沙?秋思》《楓橋夜泊》和《登高》,并讓學生思考課文表達的情感與這些作品有哪些不同。以下對于教師做法的分析,正確的是( )。
A.教師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深層內(nèi)涵
B.教師較好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
C.教師有較強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意識
D.教師注重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
9.學習樂府詩《孔雀東南飛》,教師要求學生認真聆聽名家朗讀,注意朗讀時的節(jié)奏、停頓、語速和重音,感受詩中人物的情感。對這一活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引導學生體會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B.注重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
C.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的語言風格
D.有助于提高學生感受能力,熏陶學生的人文情懷
10.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師組織學生拓展閱讀《變色龍》和《小公務員之死》,對這一做法分析正確的是( )。
A.幫助學生建立閱讀和實際的聯(lián)系,擴大學習領域
B.有助于學生對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形成整體認知
C.三部作品沒有太多關聯(lián),拓展閱讀價值不大
D.有助于深入挖掘課文的社會意義
11.教師在學生朗讀后,經(jīng)常讓學生談談讀完后的感受、體驗,并對剛才的朗讀進行自我評價,然后再進行評價和指導。對該做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教師注重學生的自評,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相關理念
B.教師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C.教師的主導作用未得到充分發(fā)揮
D.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12.《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對這一概念闡述不正確的是( )。
A.高中語文課程應在繼續(xù)發(fā)展和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有效地發(fā)揮作用,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B.高中語文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C.應增進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成長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guī)劃人生。
D.通過語文課程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13.閱讀《林黛玉進賈府》教學實錄(片段),按照要求回答問題。
師:明清以來,對四大名著的評點可以說是異彩紛呈,流派眾多。人們公認的比較好的四種評點本你知道是哪幾種嗎?
生1:脂硯齋評點《紅樓夢》。
生2:金圣嘆評點《水滸傳》。
師:很好,知道兩個已經(jīng)很不簡單。
(多媒體顯示“四大名著著名評點”,另兩個是毛宗崗評點《三國演義》、李卓吾評點《西游記》)
師: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評點是另一種極具價值的名著。那么,什么是評點法呢?
(多媒體顯示“評點法”,學生齊讀)
生3:評點法是一種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圈圈點點,心有所感,筆墨追錄,三言兩語,生動傳神??梢栽u點字詞,也可評點句段;可以評點人物,也可評點情節(jié)、環(huán)境,等等。
師:那么,怎么評點人物呢?評點時要注意什么呢?我們先來看看著名作家王蒙對課文中人物的評點。
[投影一段評點:
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xiàn)吃什么藥?在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币幻嬗謫柶抛觽儯骸傲止媚锏男欣顤|西可搬進來了?帶了幾個人來?你們趕早打掃兩間下房,讓他們?nèi)バ!?原文)
不等回答,先提一串問題:一、急脾氣。二、是關心的表示,也是走過場。三、在“老祖宗”面前可以連珠炮般地說話提問,也是份兒、格兒。四、通過關心人顯示自己的全面性、細致性、責任性。(評點)]
師:現(xiàn)在請大家根據(jù)剛才學到的評點方法,試著對課文中寫到的王熙鳳進行評點,評點時可以與周圍的同學討論,等一會兒我們在全班交流。
(學生評點,老師巡視、指導,5分鐘后進行全班交流)
師:現(xiàn)在我們進行全班交流。發(fā)言的同學首先要告訴大家,你準備評點的是哪一句或哪一段話,然后再讀自己的評點。
對該教學實錄的評價不恰當?shù)氖? )。
A.教師授之以“漁”,著重鍛造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B.以王蒙對課文內(nèi)容的評點為范例,讓學生從典型性的評點中逐步掌握了評點的方法和要求
C.本節(jié)課著重以小組討論探究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性格以此達成教學目標
D.以教材為例,讓學生學習小說的鑒賞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14.閱讀《祝?!方虒W實錄(片段),按照要求回答問題。
師:魯迅先生在小說里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這樣的祥林嫂,她善良、勤勞、樸實,一心想用自己辛勤的勞動,換一種起碼的“人”的生活,甚至于她以自由的喪失為代價,來換取在這世上活命,可她終沒有逃脫“想做奴隸而不得”的這樣的命運,在魯鎮(zhèn)人們迎接新年、“歡樂祥和”的祝福的鞭炮聲中,寂然死去。這是她的悲劇,更是當時無數(shù)的跟她一樣的被壓迫的人們——沒有覺醒的人們的悲劇,“祥林嫂們”的悲劇!然而這場悲劇更深遠的意義在于:祥林嫂的被吃與“祥林嫂們”的吃人——“祥林嫂們的被吃”與“祥林嫂們”的吃人。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史,就是在這樣的輪回中繼續(xù)的;人們不斷被摧殘、被異化;進而在不自知中摧殘和異化著下一個不幸者。幸運的是,在這樣一個時代,有魯迅這樣的斗士,他用自己的筆,作投槍作匕首,向這些封建思想發(fā)起了攻擊。他用自己的冷峻得近似手術刀般的如椽巨筆解剖這一個一個衰朽的靈魂。
時間關系,我們今天就上到這里。老師現(xiàn)在給大家留一份作業(yè):(1)再讀課文,畫出文章中“祥林嫂們”的言行,就是對他們的描寫,對他(她)們的精神世界做一次解剖。我們下節(jié)課重點分析這些人物形象和魯迅先生高超的寫作手法。(2)大家寫一段文字,“現(xiàn)代社會的‘祥林嫂’”,大家思考一下,現(xiàn)代社會有沒有“祥林嫂”?有沒有需要我們拯救的“祥林嫂”?要求重點刻畫出他們的靈魂。
對該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體現(xiàn)該教師追求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B.讓語文回歸生活,改變單一的作業(yè)設計模式
C.作業(yè)由易到難,有啟發(fā)性
D.作業(yè)形式多樣,能夠全面評價學生的能力
15.閱讀下面的教學論文(節(jié)選),按照要求回答問題。
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兩種傾向:一是抱住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從字詞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學,形式單一,內(nèi)容枯燥。課堂教學中低效或不講成效的現(xiàn)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學中重復機械性的、強行填鴨式的現(xiàn)象隨堂可見,公開課中表演型的、虛假的演戲愈演愈烈。二是對語文課改理解出現(xiàn)偏差。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師接受了比較前沿的閱讀教學信息,并將之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如閱讀感悟、探究性閱讀、個性化閱讀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實踐研究,指導不夠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現(xiàn)象,看著熱鬧,卻沒有實效。教學中出現(xiàn)了過分夸大自主而導致課堂教學無序、過分夸大過程忽略結果而導致課堂教學無效、過分夸大學生作用輕視教師作用而導致教學不得法、過分夸大情感目標輕視知識技能目標而導致教學質(zhì)量下降等問題。面對這些低效的課堂教學現(xiàn)實,對照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要求,我們迫切希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促進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體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教師需要在課題研究中提升理論和實踐能力;基礎薄弱的學生,也更需要有更為快捷有效地有效閱讀方法指導。
對該教學論文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尋找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是新課改背景下然的選擇
B.閱讀策略關注的是“為達到閱讀目的、應當采取何種閱讀方法、按怎樣的步驟來讀”的問題
C.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體驗的過程,在教師指導下的閱讀體驗更有效
D.閱讀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合理的教學策略,就能使閱讀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20分,第17題8分,第18題12分,共40分)
(一)請認真閱讀下面兩個教學片段,完成第16題。
教師A:《琵琶行》教學實錄(節(jié)選)
師:為什么詩人會發(fā)出這樣一聲哀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痹娙税拙右缀团门g有什么共同的命運?學生再讀全詩,結合上下文,小組合作討論寫在本子上,概括兩人的遭遇。(①序與第三節(jié)相關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②結合注釋、序、第一段與第四段相關部分,了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生:小組展示討論結果,如果不完整,其他小組補充。
師:小結,盡管詩人與琵琶女的社會地位、生活道路和生活態(tài)度不同,盡管他們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卻是相通的。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淪落江州。第二,彼此都懷才不遇。(名藝人—大詩人)第三,彼此都有著不幸的遭遇(年長色衰嫁商人—才華橫溢遭貶謫),過著孤寂的生活(守空船—酒獨傾)。第四,詩人是琵琶女的知音(彈出幽愁暗恨—盡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憐。正因為如此,詩人在后重聽了琵琶女的再次彈奏之后,灑下了同情之淚。
師:那請同學來朗誦一下描寫兩人遭遇的段落,注意情感的把握。
師:琵琶女,女生讀。
師:詩人白居易 ,男生讀。
師點評:讀詩應把握詩人的情感,所以在這兩段都應該讀出低沉,憂郁的嘆息。全體同學來讀一下三、四段。
生:齊讀。
教師B:《像山那樣思考》教學實錄(節(jié)選)
師:文章題為“像山那樣思考”,那么它與我們的這一單元“人與自然”(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又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生1:是目的與途徑的關系,前者是后者的途徑,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像山那樣思考,就是作者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一種良好建議,是這種建議的詩意表達。
師:看來你不僅認真思考,而且邏輯嚴密,迅速能把握住教材編者的意圖。
生2:從生態(tài)倫理、生態(tài)和諧的角度來看,人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山與自然萬物的關系與人與自然萬物之間的關系并無二致。我們要像山那樣處理好人與動物、人與環(huán)境等一切人與自然萬物之間的關系。
師:樂于思考,敢于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獨到的閱讀體會。
問題:
16.(1)請對比兩個片段,說說教師評價在課堂中的重要性。
(2)請給教師A提出合理化建議。
(二)閱讀下面的學生作文,完成第17-18題。
談意氣
①意氣,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氣,是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氣,是毛澤東“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懷激烈……人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氣概,要意氣風發(fā)。一個人不能沒有意氣,就像傲視蒼穹的紅杉不能沒有堅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鮮花不能沒有給予它自信的陽光。
②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鞍材艽呙颊垩聶噘F,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與日月齊輝之才,理想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f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亮,七分化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淋身,但他仍意氣風發(fā),“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心胸之豁達可見一般。
③人有意氣,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近千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蕩了風波亭的點點殘血;近千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千百年的獵獵西風,早已拂走了牧羊老者堅毅神情;千百年的漫漫黃沙,早已淹沒了西域路上的聲聲駝鈴……然而,岳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蘇武的一根漢節(jié),張騫的十幾年牢獄之苦,早已映入史冊,成為民族的精神瑰寶。若無意氣,他們怎會有如此壯行?
④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難道還記得舞臺上那尊慈祥博愛的“千手觀音”嗎?她的領舞者--邰麗華,雖是聾啞人,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終,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nèi)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若無意氣,她怎會從不幸的低谷登上藝術的巔峰?意氣,是成就人生所需的。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缺乏意氣之人委實不少,他們在溫柔富貴鄉(xiāng)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jīng),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壯志,在燈紅酒綠中喪失了人性……凡此種種,我們要堅決反對、打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人,要有意氣,要意氣風發(fā)。
問題:
17.請從第②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④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并分別改正。
18.請指出該作文的兩個優(yōu)點,并結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
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9題20分,第20題20分,第21題25分,共65分)
閱讀文本材料和具體要求,完成第19-21題。
《詩經(jīng)》兩首原文
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偨侵纾孕﹃剃?,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19.選擇兩首詩中的一首,寫出一段賞析文字,不少于300字。
20.根據(jù)上述材料,確定課文《采薇》的教學目標并說明依據(jù)。
21.依據(jù)教學目標設計課文《采薇》的教學過程,簡要說明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式。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5分)
1.【答案】C。解析:C中的意境與《沁園春?長沙》中的意境都比較壯美,都表現(xiàn)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而A項的“枯藤”、B項“猿”、D項的“霜”則都比較傷感、肅殺。
2.【答案】D。解析:題干中詩句運用了互文,互文是指上下兩句或一句話的兩個部分互相呼應,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D項無互文。
3.【答案】C。解析:A.《永別了,武器》是海明威早期作品,以個人參戰(zhàn)經(jīng)歷及戰(zhàn)爭與愛情為主題,被稱為現(xiàn)代文學的經(jīng)典名著。B.《老人與?!肥呛C魍淖髌分?,獲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D.《太陽照常升起》為海明威的長篇小說,開創(chuàng)了其獨特的文風。C.《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代表作,是拉丁美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不是海明威的作品。因此答案選C。
4.【答案】B。解析:A.“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B.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加冠”指滿二十歲。C.“桃李年華”指女子二十歲。D.“束發(fā)”指代成童的年齡,即15-20歲;答案選擇B項。
5.【答案】B。解析:《西廂記》以有情人雖經(jīng)歷磨難,但終有情人終成眷屬,與題目要求悲劇藝術不符。元代四大悲劇為《竇娥冤》《漢宮秋》《梧桐雨》《趙氏孤兒》。
6.【答案】D。解析:“狐”,名詞,狐貍,在這里作狀語,像狐貍一樣。
7.【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修辭手法——借代。借代是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的修辭。這種表達方式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它強調(diào)兩事物間的相關點。借代主要分為五類:特征帶本體、具體代抽象、專名代泛稱、人名代著作和地名代本體。A項以“金戈鐵馬”來代精銳的部隊,是用具體代抽象。B項以“摧眉”代低頭,是用部分代整體。C項是比喻句。D項以“口舌”代表辯說,是用具體代抽象。
8.【答案】D。解析:學生列舉的作品表達的是悲,而《沁園春?長沙》整體基調(diào)是充滿力量、豁達向上的,教師引導了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因此,注重了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
9.【答案】C。解析:題干中主要涉及朗讀技巧和感受情感,并未涉及對作品語言風格的鑒賞。
10.【答案】B。解析:《裝在套子里的人》,《變色龍》和《小公務員之死》都是契訶夫的作品,契訶夫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是一位批判現(xiàn)實主義藝術大師。通過拓展性閱讀,有利于對契訶夫的創(chuàng)作風格形成整體認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研究能力。
11.【答案】C。解析:學生的個人體驗和自評,可以讓教師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特點和學習情況,因此教師的指導會更有針對性,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12.【答案】B。解析:“應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理念。高中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的表述是這樣的:高中語文課程應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比初中的更高一層。
13.【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教學實施。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認真研究新課標、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從本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f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的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本實錄中教師不是僅僅把分析好人物性格、形象作為教學目標,而是以此為前提,著力鍛造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利用教材并作適當拓展,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以教材為例,讓學生學習小說的鑒賞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在這堂課里成功地營造了濃烈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在評點本課的人物形象前,先介紹、學習傳統(tǒng)的評點讀書法,以毛宗崗評點三國,金圣嘆評點水滸,李卓吾評點西游記,脂硯齋評點石頭記等張本鋪墊,以著名作家王蒙對課文內(nèi)容的評點為范例,讓學生了解人物評點的方法和要求。接著讓學生試著對課文中的王熙鳳形象進行評點,并在全班進行交流,這樣就使學生既分析了人物,又掌握了評點的方法。故本題選擇C選項。
14.【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課后作業(yè)設計部分。設計課后作業(yè)要秉持著以下幾個原則:(1)與生活實際相結合;(2)有層次性,由易到難,分三個基本層次:基本題—能力題—提高題;(3)有啟發(fā)性;(4)形式多樣化。教學中該教師將作業(yè)分為讀、寫兩種,形式不單一;分為基礎閱讀題和寫作提高題,安排上由易到難;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具有啟發(fā)思考的作用。而D選項中“全面評價學生的能力”夸大了作業(yè)的作用,過于絕對,故本題選擇D選項。
15.【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教學閱讀部分。閱讀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有效閱讀是指以盡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閱讀效果。有效的閱讀須是方法正確、思維對路的閱讀。因此就須突破教學策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理念下,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其他課型的教學,都是師生互動的過程,都應該統(tǒng)籌好教學與學生的關系。而D選項“只要……就“說法太過絕對,故本題選擇D選項。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20分,第17題8分,第18題12分,共40分)
16.(1)【參考答案】《語文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明確指出:“評價要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蔽蚁搿敖】蛋l(fā)展”應該是指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兩個方面。那么,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出現(xiàn)錯誤了或者回答與教師的期望值不同,教師的評價充當著什么作用呢?至少能明確的是,教師不評價或者不進行鼓勵式評價,就可能致使學生不敢發(fā)言、課堂氣氛沉悶、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局面。教師A幾乎忽視了對學生表現(xiàn)的評價,教師B則做得很好,能給予學生不斷的肯定。自然而然,教師B的做法更能讓學生從內(nèi)心感受到安全與自由、輕松與愉快,他們自然會“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也才更敢于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不僅教學效果能事半功倍,連學生的人文性也會逐步得到提升。
(2)【參考答案】教師對于學生的各類表現(xiàn)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而該教師對于學生的閱讀卻全然不管不顧,只我行我素地進行總結。這樣明顯會削減學生閱讀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對于自己心理期待的肯定充滿失望。更無法體現(xiàn)新課標中所提倡的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無法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因此教師完全可以融入個別讀、小組讀、范讀、創(chuàng)造情境讀等形式,增強學生閱讀和體會,并從閱讀速度、閱讀準備、閱讀情感等閱讀質(zhì)量上對學生進行評價指導。
17.【參考答案】錯別字:催眉-摧眉;可見一般-可見一斑;
病句:凡此種種,我們要堅決反對、打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修改:凡此種種,我們要堅決反對、打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掃清道路。
18.【參考答案】
一是語言優(yōu)美,文筆練達。文章開篇便使用三個排比句引出主題,增強文章氣勢,特別是使用兩個比喻句,將“意氣”比喻成傲視天空的紅杉的“根基”和鮮花需的“陽光”,化抽象為具體。此外,文中多處引用古代詩句,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顯示了作者的知識儲備,更為文章增添了文采。
二是文章觀點鮮明——人,要有意氣,要意氣風發(fā)。文章由偉人的詩詞引出“意氣”的美麗,接著從意氣讓人擁有“豁達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壯舉”“堅韌不摧的意志”三個角度鋪開,事例橫貫古今,緊緊圍繞論點加以論述。
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9題20分,第20題20分,第21題25分,共65分)
19.【參考答案】
示例(1)《氓》賞析
這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哀的抒情詩,詩中女主人公以沉痛的語調(diào)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讀之感人心弦,催人淚下。全詩六章,依照人物命運發(fā)展的順序,自然地加以抒寫。前兩章用賦的方法具體描寫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乃至結婚的過程。三、四兩章以抒情為主,皆以桑樹起興,從女主人公的年輕貌美寫到年長色衰,同時也寫出了氓對她從熱愛到厭棄的經(jīng)過。第五章用賦的手法敘述被遺棄前后的處境。
本詩通過女主人公的婚姻不幸遭遇,抨擊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揭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同時又贊頌了古代勞動婦女勤勞善良的美德及敢于反抗、勇于斗爭的精神,揭示出她們不甘受辱的覺醒意識,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極具典型意義,對后代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示例(2)《采薇》賞析
《采薇》是《詩經(jīng)·小雅》中的一首戍邊之歌。全詩分為六章,每章八句,從結構上看,全詩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現(xiàn)思歸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寫將帥車馬服飾之盛和戍卒的辛勞;第三部分即后一章,寫歸途的情景。全詩以“采薇”開篇,以“行道遲遲,載渴載饑”結束,首尾照應,突出地表現(xiàn)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筆端始終縈繞著濃重的悲怨情調(diào)。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边@是詩經(jīng)里一個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畫,把一個忠君報國、出門在外的征人的哀怨凄苦、近鄉(xiāng)情怯的復雜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出門時是楊柳依依的明媚春天,而回來時已經(jīng)是雨雪紛紛的刺骨冬日?;叵胍荒戤斨?,他經(jīng)歷了什么已經(jīng)盡在不言中了。本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對比描寫中使主人公形象更加凸出,后人譽為此句是三百篇中動人的詩句。
20.【答案示例】
知識與能力:① 積累字詞,掌握《詩經(jīng)》的基礎知識。②了解《詩經(jīng)·采薇》的思想內(nèi)容及重章疊唱等藝術特色。③增強閱讀、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①小組合作探究,積累相關字詞,理清課文大意。②通過反復誦讀,感知課文,調(diào)動審美經(jīng)驗的積累,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① 了解詩歌中征人由久戍思歸到歸時痛定思痛的感情經(jīng)歷。②通過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nèi)涵,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故土的感情。
確立依據(jù):根據(jù)新課標對詩詞教學的要求、本文內(nèi)容與特點和高中學生語文學習需求,確立了以上三維目標。具體如下:
①《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相關規(guī)定,文學閱讀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魅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鑒賞詞主要通過抓意象,掌握意境,體味作者情感。教授這兩首詞時,可抓住其同為抒寫愁思的特點,注重朗讀和鑒賞兩者的結合,以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品讀當中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水平。
②本文內(nèi)容: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修二第二單元的一篇詩歌,《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是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服役思歸之苦的戍邊戰(zhàn)士在歸途中所作的詩,詩中敘述了他轉(zhuǎn)戰(zhàn)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③學生分析:高一學生對詩歌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閱讀能力,但是對詩歌的鑒賞,特別是對古詩鑒賞能力較弱,在修1中已經(jīng)學習了現(xiàn)代詩歌,掌握了一些學習詩歌的方法,而且初中階段已學過《詩經(jīng)》中的《關雎》和《蒹葭》兩篇,對《詩經(jīng)》的基礎知識和表現(xiàn)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詩經(jīng)》的語言和現(xiàn)代漢語,甚至和常見的文言文都相去甚遠,所以學生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語言障礙。同時,由于初中階段的詩歌學習時重背誦輕理解,學生對理解作者的情感,對詩歌作出正確的評價,汲取詩歌等古代文學作品的精華,從而對自己的人生形成積極有益的影響和啟示還有一定得難度,尤其是對于比較復雜的情感,通常是理解的比較淺且片面,因此教師要盡力幫助學生解決語言障礙,讓他們透過語言理解深刻而細膩的情感。
21.【教學步驟】
一、詩詞導入新課
二、介紹《詩經(jīng)》知識
(教學形式:多媒體出示,教師介紹)
三、檢查預習(形式:學生自學檢測,小組討論,朗讀指導)
1.翻譯課文
2.齊讀課文,注意重音和節(jié)奏。
四、整體感知
1.概括本詩內(nèi)容:(教學形式:師生問答法)
2.理清思路(多媒體展示)
采薇思歸──疆場思歸──歸家之哀
五、賞析課文
1.研讀第一部分:(教學形式:師生問答,朗讀法、以讀促悟)
(1)作者怎樣寫征夫渴望回家的?
明確:通過時間推移來表現(xiàn)他內(nèi)心的渴望。
(2)怎樣看出時間推移?從文本中找。
明確:開頭兩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這是寫春天,薇菜剛綻放出嫩綠的芽尖;第二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寫夏天薇菜的葉片肥嫩;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剛止”寫秋天薇菜的葉莖將老而粗硬。
(3)你能描繪出士兵采薇的畫面嗎?
明確:是啊!從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這里用比興的手法,說明時光的流逝,戍卒思歸。從春到秋,一年將盡,何時才能回家呢?思家之情隨時間的流逝一步步加深。
(4)體會重章疊句的手法及作用:
提問:詩歌前三節(jié)詩句有什么的特點?這種手法有什么作用?
(5)三讀,體會音樂美和戰(zhàn)士的情感。
分組比讀,用低緩的語調(diào),體會焦急憂傷的情感,看哪一組情感把握得好。
2.研讀第二部分:(教學形式:師生問答,以讀促悟、小組討論)
(1)提問:作者除了上文寫征夫思歸外,第四、五章還寫了什么?
明確:寫將帥車馬服飾之盛和戍卒的辛勞。
(2)提問:描寫邊境生活的內(nèi)容有哪些?寫了哪些細節(jié)?體現(xiàn)什么感情?
明確:寫了戰(zhàn)車、戰(zhàn)馬、象弭、魚服等細節(jié),又用了“四牧業(yè)業(yè)”、“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疊音詞,用賦的手法,極寫戰(zhàn)馬之強壯,步伐之整齊,裝備之精良。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勝的信念和飽滿的愛國熱情?!氨藸柧S何,維常之華”,盛開的棠棣花,給血與火交織的戰(zhàn)場平添了一份優(yōu)美,一縷柔情,折射出士兵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向上的情懷。就像毛澤東《采桑子·重陽》中豪邁的吟唱:“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3)你還讀出了什么?
明確:將帥們駕著車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了艱難的征途。他們南征北戰(zhàn),一個月要轉(zhuǎn)移多次,不敢安居,他們時刻警戒不敢松懈,因為他們面臨十分兇惡的敵人。
(4)提問:戍卒把怨憤歸結于周王室了嗎?
明確:沒有。他們雖有怨憤之情,當面臨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時,他們能夠以民族利益為重。思念故鄉(xiāng),牽掛親人、熱愛祖國、厭惡戰(zhàn)爭等各種復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
提問:這樣看來,字面上并沒有寫思歸是不是離題了呢?(小組討論)
明確:當戰(zhàn)士們拖著疲憊的身子,掙扎在車馬后面奔跑的時候,當他們靠著車廂躲避敵人亂箭的時候,當他們?nèi)找共坏冒残臅r候,怎能不加倍向往安寧和平的生活呢?邊疆生活的艱辛,恰恰襯托了征夫們的思家和渴望和平生活的情感。
(5)四讀,齊聲讀出高昂的愛國情感。
3.研讀第三部分:(教學形式:師生問答,啟發(fā)教學)
(1)提問:是啊,在疆場奔波的日子的確讓人度日如年呀!那么,他回到家鄉(xiāng)了嗎?心情如何?
明確:回到了。
提問:戰(zhàn)士的心情是不是杜甫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狂喜?
明確:不是,而是很哀傷。
(2)提問:作者如何表現(xiàn)這種哀傷的?有直接描述的句子嗎?從文本中找。
提示:“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3)提問:除此之外,作者還用了什么方法表現(xiàn)此時的心情?有一句被東晉謝玄稱為“詩經(jīng)中好的句子”,你能找出來嗎?
明確:作者還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span>
六、品味重點語句(教學形式:師生問答、講授法、啟發(fā)教學)
后一節(jié)是抒情意味濃的章節(jié),“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边@句歷來為人稱頌的詩句,幾千年來激蕩著讀者的心,清人王夫之這樣評價“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你是如何理解的?(鑒賞、評價)
鑒賞:這四句包含了兩個情景交融的畫面,以景顯情,韻味無窮,非常經(jīng)典。當年我離開家鄉(xiāng),戍守邊關,正是風光旖旎的春天,春風中絲絲垂柳,仿佛親人難分難舍的牽掛,生死未卜,離家的心是多么傷痛!現(xiàn)在,經(jīng)過多少歲月,經(jīng)過多少磨難,九死一生,終于迎來了勝利的這一天,終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風,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愴難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長,誰理解自己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艱辛和內(nèi)心的悲傷啊!
教師總結評價:
①以往昔之虛襯眼前之實,以眼前之樂襯內(nèi)心的悲苦。
②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③“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對比,突出不勝今昔之感。
④大雪交加,饑渴難當,情景實悲。
⑤語調(diào)低沉,低回往復,氣氛悲愴。
七、理清全文情感變化的思路(教學形式:師生共同總結)
憂傷焦急──慷慨雄壯──痛苦悲傷(投影)
八、課堂小結(教師總結)
有人說:詩歌是心靈世界的一朵奇葩,無數(shù)詩人用心靈澆灌它,“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讀《采薇》,我們被那濃濃的鄉(xiāng)愁深深地打動了。其實,鄉(xiāng)思情結有豐富的內(nèi)涵,故鄉(xiāng)是一個人的根,每個人都有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擁有融入自己血脈的故土親情,故土情結對一個人的影響常常是終生的,有的甚至讓人魂牽夢繞,蕩氣回腸。臺灣作家余光中說:“燒我成灰,我的漢唐魂魄仍然縈繞著那片厚土?!笨梢?,鄉(xiāng)愁是離家在外的游子們美好而深情的戀歌。
九、布置作業(yè)
(1)比較閱讀余光中《鄉(xiāng)愁》。
(2)課后搜集更多的表現(xiàn)鄉(xiāng)愁的作品與同學們共同欣賞。
十、板書設計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