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特崗教師 2018
1.某學生的數(shù)學總是考不及格,他認為自己沒有數(shù)學細胞,不是學數(shù)學的料。他的這種歸因屬于( )。
A.內部、穩(wěn)定的歸因 B.外部、穩(wěn)定的歸因
C.內部、不穩(wěn)定的歸因 D.外部、不穩(wěn)定的歸因
2.學習了“請、清、情、晴”一組字后,有助于對另一組字“幕、墓、募、慕、暮”的學習。這種學習現(xiàn)象產生了( )。
A.正遷移 B.低路遷移C.水平遷移 D.特殊遷移
3.受老師喜愛或關注的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成績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進步,而受老師漠視甚至是歧視的學生就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這屬于( )。
A.皮格馬利翁效應 B.瓦拉赫效應C.首因效應 D.培哥效應
4.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教育途徑是( )。
A.課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學C.班主任工作 D.班集體的建立
5.記憶過程包括( )。
A.識記、保持和遺忘 B.識記、再認和回憶
C.識記、保持和聯(lián)想 D.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
6.一般情況下在早晨學習的效果較好,這是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習不受( )。干擾。
A.前攝抑制 B.倒攝抑制C.單一抑制 D.雙重抑制
7.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為:成長=( )。
A.經驗+能力 B.經驗+機遇C.經驗+反思 D.能力+機遇
8.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是新課程評價體系的重要特征之一。選出有關理解中錯誤的一項( )。
A.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是面向“過去”的評價,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fā)展的評價
B.傳統(tǒng)的重視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將學生獲得答案的思考與推理、假設的形成以及如何應用證據(jù)等摒棄在評價之外,從而不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與精神
C.只有關注過程,評價才可能深入學生發(fā)展的進程,加強對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指導并終完成學生的發(fā)展
D.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各有自己的長處和作用,不可偏一廢一,當前要做的是將二者結合起來,實現(xiàn)評價重心的轉移
9.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這是指( )。
A.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
B.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C.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D.從學校與社區(qū)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qū)型開放的教師
10.下列學習理論中,學生觀強調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的是( )。
A.完形—頓悟說 B.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C.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D.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參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題干描述的是學生將失敗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即內部的、穩(wěn)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能力低)。
2.A【解析】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促進作用就是正遷移。
3.A【解析】教師期望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或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題干的描述體現(xiàn)了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含義。
4.C【解析】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一個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徑。
5.D【解析】略。
6.A【解析】前攝抑制是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
7.C【解析】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
8.C【解析】只有關注過程,評價才可能深入學生發(fā)展的進程,及時了解學生在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所做出的努力以及獲得的進步,這樣才有可能對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評價促進發(fā)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而不是完成學生的發(fā)展。故C項錯誤。
9.B【解析】“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體現(xiàn)。
10.C【解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經驗,而是要把兒童現(xiàn)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發(fā)展出新的知識經驗。
2025年特崗教師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