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特崗教師 2019
一、單項選擇題
1.確立西方教育心理學名稱和體系的第一部專著是( )。
A.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學》 B.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學》
C.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 D.維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學》
2.20世紀60年代初期,在美國發(fā)起課程改革運動的心理學家是( )。
A.奧蘇貝爾 B.斯金納C.華生 D.布魯納
3.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的編寫者是( )。
A.高覺敷 B.廖世承
C.楊賢江 D.房東岳
4.反對“壺與杯”的教育理論,指出“以學生為中心”主張的心理學家是( )。
A.羅杰斯 B.馬斯洛
C.維特馬克 D.杜威
5.教學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和師生之間傳遞信息的工具是( )。
A.教學主體 B.教學媒體
C.教學的物質環(huán)境 D.教學的精神環(huán)境
6.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當兒童的思維具有可逆性、守恒性特征時,他的思維處于(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7.學生面對問題時不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和干擾,傾向于根據(jù)自身的內部線索對事物做出判斷。此類學生的認知風格屬于( )。
A.沉思型 B.沖動型
C.場依存型 D.場獨立型
8.李老師要求學生分小組通過實驗推導出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當“智慧小組”完成任務后,李老師讓該小組去幫助其他小組,在“智慧小組”的幫助下,其他小組也完成了學習任務。這說明其他小組的學習處于( )。
A.近發(fā)展區(qū) B.聯(lián)合發(fā)展區(qū)
C.運動發(fā)展區(qū) D.感覺發(fā)展區(qū)
9.埃里克森認為,自我同一性與個體職業(yè)的選擇、性別角色的形成、人生觀的形成有著密切關系。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年齡段是( )。
A.6~12歲 B.12~18歲
C.18~25歲 D.25~30歲
10.學習者在感覺通道偏好上存在三種典型類型,即( )。
A.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 B.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
C.視覺型、動覺型、觸覺型 D.聽覺型、動覺型、觸覺型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著作。
2.D【解析】布魯納于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發(fā)起了課程改革運動。
3.B【解析】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4.A【解析】羅杰斯認為在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可以通過講演、考試甚至嘲弄等方式來支配學生的學習,而學生無所適從;教師是權力的擁有者,而學生只是服從者”。從教育政治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壺與杯”的教育理論。教師(壺)擁有理智的、事實性的知識,學生(杯)是消極的容器,知識可以灌入其中。因此,羅杰斯主張廢除“教師”這一角色,代之以“學習的促進者”。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學習的促進者、協(xié)作者或者說伙伴、朋友,學生才是學習的關鍵,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習的目的之所在。
5.B【解析】教學媒體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學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和師生之間傳遞信息的工具,如實物、文字、口頭語言、圖表、圖像以及動畫等。
6.C【解析】前運算階段的兒童的思維不可逆、不守恒,到了具體運算階段,兒童已經獲得了守恒,獲得了思維的可逆性。
7.D【解析】場獨立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自己的內部線索(經驗、價值觀)為依據(jù),不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傾向于對事物的獨立判斷。
8.A【解析】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fā)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xiàn)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fā)展系統(tǒng)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fā)展水平;二是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近發(fā)展區(qū)。題干中其他小組在“智慧小組”幫助下能完成學習任務,說明其他小組處于近發(fā)展區(qū)。
9.B【解析】埃里克森認為12~18歲的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謹慎的選擇和決策,尤其體現(xiàn)在職業(yè)定向、性別角色分化等方面。
10.A【解析】所謂感覺通道的差別是指學習者對于視覺、聽覺和動覺刺激的偏好程度。學習者在感覺通道偏好上存在三種典型類型:(1)視覺型學習者;(2)聽覺型學習者;(3)動覺型學習者。
2025年特崗教師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