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特崗教師 2019
1.小宇在學習“滅”字時,將其解釋為“因板子在火上,火就撲滅了”。這運用的學習策略是( )。
A.關鍵詞法
B.諧音聯(lián)想法
C.形象聯(lián)想法
D.復述策略
2.學習中為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用以調(diào)節(jié)學習行為和認知活動方法的是( )。
A.學習動機
B.學習策略
C.學習理念
D.學習目標
3.記憶湖南省輪廓圖時,將其當成一個尖鼻子的人頭來記憶,這運用的學習策略是( )。
A.元認知策略
B.復述策略
C.資源管理策略
D.精細加工策略
4.1歲多的小亮學會稱呼自己的親哥哥為“哥哥”后,他會把所有遇到的比自己大的陌生小男孩均稱為“哥哥”,這種遷移屬于( )。
A. 水平遷移
垂直遷移
B. 順向遷移
D.逆向遷移
5.初中學生小林學習了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知識后,深化了小學學習的有關三角形的知識,這種遷移屬于( )。
A.逆向正遷移
B.逆向負遷移
C.順向正遷移
D.逆向負遷移
6.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手段,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需要課外活動。課外教育工作是( )。
A.課堂教學的文化載體
B.課堂教學的要補充
C.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
D.課堂教學的適當延伸
7.正式提出“班級”一詞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紐斯
C.德魯克
D.馬卡連柯
8.班集體內(nèi)教育和教學活動的是( )。
A.班主任
B.班委會
C.共青團
D.少先隊
9.有效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 )。
A.了解和研究學生
B.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
C.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D.教育學生學好功課
10.班級授課制的實施在我國始于( )。
A.唐代
B.新中國成立
C.民國時期
D.清朝末期
【參考答案解析】
1.C【解析】形象聯(lián)想法是指把所要記憶的信息或資料與某種具體的數(shù)字、圖形、事物等聯(lián)系在一起,借助形象思維進行記憶的聯(lián)想方法,把“滅”與生活中的用板子滅火的具體情境結合在一起,所以選擇C。關鍵詞法就是將新詞或概念與相似的聲音線索詞通過視覺表象聯(lián)系起來,諧音聯(lián)想法學習一種新材料時運用聯(lián)想、假借意義,復述策略是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nèi)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xiàn)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策略,都與題干不符合,所以都是錯誤的。
2.B【解析】學習策略就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為了達到有效的學習目的而采用的規(guī)則、方法、技巧及其調(diào)控方式的綜合。它既可以是內(nèi)隱的規(guī)則系統(tǒng),也可以是外顯的操作程序與步驟。
3.D【解析】題干描述的是采取視覺想象進行記憶的記憶術,屬于精細加工策略。
4.A【解析】水平遷移指的是處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經(jīng)驗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就是指在難度、復雜程度和概括層次上處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學習內(nèi)容與后繼學習內(nèi)容、學習活動之間產(chǎn)生的影響。也叫橫向遷移。題干中的“哥哥”這一稱呼的遷移對象是一種并列的關系,所以應該選擇水平遷移。
5.A【解析】初中學的知識對小學學的知識產(chǎn)生影響,屬于逆向遷移,起到深化作用,影響是積極的,屬于正遷移,所以組合之后選答案A。
6.B【解析】課外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之外,由學校組織指導或由校外教育機關組織指導的,用以補充課堂教學,有目的、有計劃地實現(xiàn)教育方針要求的一種教育活動。
7.A【解析】略
8.A【解析】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班集體內(nèi)教育和教學活動的。
9.A【解析】略
10.D【解析】我國早的班級授課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因此答案應為D選項,清朝末年。
2025年特崗教師官方微信客服
手機微信掃描左側(cè)二維碼,添加客服老師微信領取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