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師資格證 2020
掃碼添加專屬備考顧問
? 0元領取考點真題禮包
? 獲取1對1備考指導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刷題群:977379127(點擊進群,免費獲取海量試題資源)
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40分)
26.下面是一篇小學二年級的課文,請你根據(jù)學生的學段特點、認知規(guī)律以及你對閱讀教學的基本程序的理解,認真讀閱讀下文,寫一篇教學設計,要把教學過程寫清楚,寫具體。
歡樂的潑水節(jié)
西雙版納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jié)。這一天,人們提著水桶,端著盆,早早地來到了大街上。大街的兩旁早已準備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你拿瓢往我的衣領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潑。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兒,個個身上濕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興呢!地上鋪滿了火紅的鳳凰花瓣,空中回響著歡樂的象腳鼓點。大家唱著歌,跳著舞,賽起了龍舟,放起了煙火,直到深夜還不肯離去。
教學設計題(答案要點)
26.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合作探究等形式,達到口語表達能力、團結協(xié)作能力的鍛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夠了解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了解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和潑水節(jié)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對國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少數(shù)民族特殊的民情與風俗,并尊重不同民族的不同習俗,得到情操的陶冶。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鳳凰花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營造氣氛,激發(fā)情感導入
師:今天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同學們來聽聽音樂,看看圖畫。
(播放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同時出示火紅的鳳凰花畫面。)
師:這幅鳳凰花的圖片展示的是一個地方的畫面,是哪里呢?
生:西雙版納。
師:在鳳凰花開的西雙版納,生活著哪一群少數(shù)民族呢?
生:傣族。
師:很好,看來同學們都已經(jīng)預習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一課——《歡樂的潑水節(jié)》了。現(xiàn)在大家一起來看課本。
(此處運用畫面和音樂,先聲奪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異地風情。)
(2)初讀課文,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
①指導學生初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并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標注生字詞,運用工具書學習。
②提問學生思考:潑水節(jié)是哪個民族的節(jié)日?為什么叫潑水節(jié)?人們相互潑水表示什么意思?讀了這篇課文,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
(3)精讀課文,深入分析
①研讀第二段,感受潑水節(jié)的歡樂。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我把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不斷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想象,體驗情感,朗讀感悟。
A.整體感悟。學生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并請學生說一說讀完后的感想。
(這是對第二段的整體感知,同時為下面的教學作好鋪墊)
B.分層次解析課文。
第一個層次:1~2句,體現(xiàn)“做一做、讀一讀”。請學生齊讀1~2句。
(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學生做一做,從而感悟文章用詞的精當。)
第二個層次:3~4句,這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此要對學生進行讀、說、演、感悟全方位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A.開始潑水了,自讀3~4句,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b.談話:你都想到了什么?
(此處學生的發(fā)言很精彩,有描述書上句子的,有談感受的,有提出疑問的,有抒發(fā)對潑水節(jié)向往的。)
c.體驗:老師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這是一個潑水的廣場,來,把你們的桶提起來,盆端起來,瓢拿起來,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潑吧。學生下位,互相追趕,體驗潑水節(jié)的快樂。師生互相模擬潑水。
d.出示傣族人民過潑水節(jié)的錄像。(師生觀看)
e.師:體驗后,觀看后,把你們看到的、感受到的句子再讀一遍。
(以上環(huán)節(jié)設計,重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想象,體驗感悟,讀出層次,突破難點,讓師生融情于文,體驗師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
第三個層次:第5句。
A.角色體驗。教師指一名學生問:你身上濕淋淋的,為什么臉上還笑開了花?出示第5句,指名請學生讀。
b.教師述:怎能不高興呢?怪不得人們那么高興,原來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潑出去的水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呀,帶著新的感受再讀3~4句。
c.學生讀3~4句。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是讓學生更深刻領悟潑水的象征意義,領悟傣家人獨有的風情,從而更好地突破重難點。)
②研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對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我進行了如下處理:
A.出示課件,《月光下的鳳尾竹》響起。教師伴以音樂,渲染氣氛,以讀代講第1句。
B.第2句,以音像手段烘托,讓學生在樂聲中唱起來、跳起來,在象腳鼓聲中賽龍舟。在禮炮聲中、在五彩繽紛的煙花中,感受潑水后歡快的熱烈場面,讀出高興、不忍離去的心情。
(4)回歸全文,課堂小結
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全文。教師對課文作結。
(5)鞏固練習
①提問學生:我們一起跟傣族人民度過了歡樂的潑水節(jié),那場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全班齊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6)作業(yè)設計:略。
(7)板書設計:略。
復制鏈接
微信掃一掃
相關推薦:
手機登錄下載
微信掃碼下載
微信掃一掃,即可下載